下一篇4 2018年4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助力乡村振兴 共绘富裕蓝图
江苏南通农商银行加大乡村金融服务力度
□ 姜 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江苏南通农商银行以支持“三农”发展作为根本定位,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惠民、利民、便民”的服务举措,扎根本土,回归本源,不断强化乡村金融服务力度,不断厚植传统发展优势,着力提高普惠金融供给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突出重点

    全力支持乡村农业企业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质量兴农。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从主要依靠资源扩张转变为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要通过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科技水平提升来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

    南通农商银行坚持立足本土,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转型建设的支持,确保农业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支持。该行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农户”的融资担保模式创新,集中打造一批农业品牌,助力农业全产业链规模化经营。截至2017年末,南通农商银行从实际出发,已重点支持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景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通市新丝路蚕业有限公司等16家农业龙头企业,金额达 29849万元。二是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贯穿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良种繁育、生产、加工、物资装备以及流通各个环节,并且不断转化成新的生产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该行创新符合农业科技企业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探索以农业科技型企业的股权、专利权、商标权等为质押物发放贷款,努力满足农业科技企业科技研发、推广、应用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其中对农业龙头企业江苏景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2000万元授信,以其商标专用权质押担保,协助企业扩大生产,助推乡村经济发展振兴。三是加强对绿色乡村经济的支持。为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美丽乡村建设,该行创新推出“零首付”绿色金融产品“绿能贷”,为农户安装屋顶光伏发电设备提供资金支持,并给予基准利率只上浮20%的利率优惠,打造了 “新能源+新乡村”的服务新模式。截至2017年末,“绿能贷”投放287户,余额达2739万元。

    完善服务

    全面扩大乡村普惠金融覆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命脉,在支持“三农”发展中发挥着“输血”和“造血”的重要功能。如何让更多的农民享受普惠金融的政策红利?南通农商银行从服务入手,扩大普惠金融对农村建设的覆盖面。

    一是点面结合,优化乡村支付环境。该行依托全面覆盖的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为农民提供代扣代缴、小额取现、账户查询、跨行转账等“一站式”基础金融服务,打通了乡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2017年末,服务站累计交易25万笔1.2亿元,同比实现翻番。二是细致入微,提升乡村网点服务水平。南通农商银行坚持深耕通州大本营,在网点布局、厅堂服务升级方面,主动向乡镇倾斜。目前,南通农商银行共有乡镇网点52个,约占全部网点的三分之二。2017年,先后有东社、平潮、秦灶3家乡镇支行被评为“江苏银行业普惠金融文明规范服务五星级营业网点”。三是统筹全面,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支持,对于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村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改变农民的生存状态,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截至2017年末,该行共计支持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7.98亿元,通过信贷支持,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助推乡村基础设施振兴。

    立足民生

    全面保障乡村群众脱贫致富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作为扎根本土的农商银行,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帮助农民更快地实现富裕梦想。

    访贫问苦,落实精准扶贫。该行积极落实《关于做好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和市级经济薄弱村走访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中层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开展访贫问苦工作,制定脱贫措施,努力使帮扶人员按期脱贫,截至2017年末,南通农商银行信贷支持全区13个经济薄弱村5843万元,服务带动近2万贫困人口增收。

    强基固本,保障住有所居。在房屋按揭贷款逐步推进的阶段,该行优先支持乡村居民住宅刚性需求,为充分扶持乡镇地区农户改善住房,陆续与三余镇、兴仁镇、刘桥镇、石岗镇、二甲镇、张芝山镇等镇上开发商合作,帮助乡村地区农户解决住房按揭贷款问题。

    双管齐下,破解融资难题。该行一方面为促进本地金融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先后与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通州区政府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政银合作、脱贫攻坚、支农惠民等多个方面,建立了立体合作框架;另一方面将深化“阳光信贷”工程与增量扩面工程有机结合,组织微贷客户经理成立专职营销团队,分片划区开展网格式营销,实行“定格、定员、定责”管理,确保农户建档全面覆盖、解决农民融资需求,助推乡村共筑富裕蓝图。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