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同时,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时代要有新思维、新办法、新气象。作为以服务“三农”为已任的新疆农村信用社,一定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担负起新的使命,努力培养造就一批爱农业、爱农村、热爱这片土地的农信队伍,以永不抛弃、永不放弃的态度始终根植于新疆的乡村大地,始终保持与农牧民的鱼水深情,矢志打造与“三农”事业长期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我们党在农业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飞跃,是对“三农”工作作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提出的一个新的目标要求,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
作为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的新疆农村信用社,一定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担负起新的使命,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三农”金融服务需求,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着力打赢金融脱贫攻坚战,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助力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用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时代就要有新思维、新办法、新气象。新疆是农牧业大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1.45%,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作为服务县域经济的主力军,一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和灵魂,深刻领会其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
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是新疆农村信用社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我们要坚定不移用这一重要思想指导新疆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服务县域、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大力支持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努力为建设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疆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有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强有力的支撑,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疆农村信用社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一定要主动作为,扛起肩上的责任,继续全面推进金融攻坚扶贫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扶贫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一承诺,为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注入了新思想、新理念、新机遇,更为农民奔小康指明了方向,还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和信心。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举措和关键支撑,党中央、国务院把它作为政策“组合拳”的“重头戏”来安排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要通过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实施特惠金融政策,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力度”。李克强总理也强调,“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
2017年,全区农村信用社全面贯彻中央、自治区一系列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明确目标和责任,充分发挥了支持脱贫攻坚的金融主力军作用。
一是扶贫贷款规模持续增长。农村信用社承担金融扶贫县市71个,占全疆金融扶贫任务的92.21%,共向35.19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108.37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22.87万户、金额75.64亿元,增幅为70.28%,有效信贷需求覆盖率64.07%。
二是深度贫困地区的金融扶贫支持更加有力。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县发放扶贫类贷款89.80亿元,新增18.76亿元,增幅为26.41%,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余额62.48亿元,占全系统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的82.60%;脱贫摘帽县“两免”贷款覆盖率稳步提升,达到65.97%。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疆农村信用社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围绕实现总目标主动作为,以新的视野、新的思路、新的方式对金融精准扶贫和振兴乡村经济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布局。
我们要按照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施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立足实际和不同地区特点,主动作为,主动配合涉农部门打好“组合拳”,分阶段列出落实工作时间表,狠抓任务落实,发挥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血脉作用。我们要坚持、坚守服务“三农”的初心,积极支持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拓展信贷支农新领域,深度融合“美丽乡村”“文明家庭”“乡村文明”等活动,把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方向,以精准扶贫为切入点,培育和引导农民与企业加农户模式,拓展支农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做实做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加大对农村消费、农村电商、农田改造、乡村道路、水利设施、土地流转、农机推广以及新型城镇化等方面的信贷支持,通过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林)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用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20条举措,社会各界普遍反映这些举措含金量高,是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同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并把它归纳为“七个之路”: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巩固和完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对于新疆农信系统来说,区联社作为行业管理部门,要引导各行社落实中央系列会议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措施,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力争全年涉农贷款持续增长。
农商银行要发挥好支持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作用,坚守支农支小战略定位,发挥好地缘人缘和网络优势,改制后的农商行按照自主经营、自我管理、中心下移、提高效率的要求,加快建立定位“三农”、服务县域的公司治理机制,推动董事会下设三农委员会工作。各农信社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贷款项目生产周期和综合还款能力等,灵活确定农村小额贷款期限,继续推广“一次授信、随借随带、循环使用”,改变“春放秋收冬不贷”和“贷款不跨年”的传统做法,提升服务效率。
同时,必须要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入手来服务乡村振兴,因为能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完成好精准扶贫工作,这是又一个历史责任,也是扛在作为支农主力军的新疆农村信用社肩上的重任,而且精准扶贫工作,同样是落实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扶贫工作落实得不好,普惠金融就无从谈起。在新疆,农村信用社承担了绝大多数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农村信用社的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经自治区联社研究,明确了2018年全区农村信用社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
实现贫困户有效信贷需求全覆盖目标。对符合信贷政策和条件的建档立卡13万户贫困户应享尽享,应贷尽贷,随用随贷。
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评级全覆盖。夯实农户统一评级授信工作,提升优化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到2020年实现深度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体系建设全覆盖。
实现南疆四地州金融自助服务全覆盖。加大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农村自助服务金融网点布设,力争2020年底前农村信用社实现助农取款服务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行政村目标任务全覆盖,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
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建立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包户干部、信用社协同监控信贷资金使用机制,加强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的跟踪检查和贷后管理,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进一步加强贴息申报管理。按季申请财政贴息资金的拨付到位,年末利息收回率100%。
新疆的扶贫开发重点在南疆,为此,自治区联社又提出了完善南疆金融扶贫开发体系,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实施的构想。充分发挥新疆农信社机构网点遍布城乡社区、乡镇村落的优势,以构建扁平化网点架构为着眼点,以推进轻型网点建设发展为主方向,有序推进网点资源整合优化工作,持续扩大“三农”服务终端、惠民终端业务功能,健全和完善现有的物理网点并有效支撑以线上服务特别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支付为强力引领的农村、社区普惠,夯实基础、拓宽市场,以此推动基础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
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农信社未来深耕的市场主体,必须有真金白银的“硬投入”,还需要健全的政策“软环境”,需要从战略高度,结合我区实际进行顶层设计。目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指导意见和考核评估办法》即将出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及中国银监会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银行业三农和扶贫金融工作的通知》也已明确各项要求,规划指导各部门有序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新疆农信社将全力完成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中央给出的路线图,细化有关政策、制定相关的配套方案,把这一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另一方面,从微观层面,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着力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严格脱贫标准,强化精准施策,推动责任落实,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落实到扶贫开发体系建设中,就是要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措施,持续发力,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自治区脱贫攻坚战,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基础,让脱贫摘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无缝衔接。
全区农村信用社将牢牢把握信贷投放取之于农、用之于农,把保障生产性融资需求,作为改进支农服务的重要抓手,持续满足有效涉农信贷需求,不断拓展支农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涉农贷款投放更有力、乡村金融服务更便捷、乡村金融产品更丰富、乡村信用环境更和谐、乡村居民获利更充分”五大目标,大力支持乡村产业振兴、产业融合、生态文明、旅游发展、脱贫攻坚、产权改革、能人兴业、科技升级、基础设施改善、诚信建设,保持涉农信贷投放持续增长,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好地支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自治区联社要指导各行社准确把握战略定位,坚持做小、做散、做精、做优、做细、做短,从严控制大额非农贷款,切实做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
把握发展的正确方向。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带动农户分享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促进农户信贷业务的有效增长。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建设,继续加强与普金会的合作,全面推进全区农信社普惠银行建设,落实银监会建立普惠金融常态化督察机制,重点督办在乡村的落实情况,提高服务“三农”的反应能力和审批效率。
推动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缺失、农民取款难的问题,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扩大“农贷通”产品服务面。“农贷通”新产品,是新疆农村信用社首款基于“互联网+”的信贷产品,获得了“全国农村金融十佳普惠金融产品”荣誉称号,2018年我们将把“农贷通”新产品的服务面提升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确保“农贷通”产品占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依法合规探索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设施抵押贷款,大型农机设备租赁以及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业务,深入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
夯实信用工程建设。循序渐进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积极处理好基础和重点的关系、当下和长远的关系、合规和创新的关系、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用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绘制蓝图
中央确定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这一目标的确定为新疆农村信用社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发挥本土最大优势,以稳定的金融服务,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同时聚焦总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在经济新常态和监管新常态下,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全区农信社将把防控风险放到更加突出位置,牢固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稳健发展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树立底线思维,切实重视全面风险管理,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提升信贷风险管控能力,从持续推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加快问题机构并购重组三个重点着手,把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作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根本要求。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坚持把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决守住底线、预防为先,标本兼治、稳妥有序,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农村信用社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在合规稳健审慎的基础上,全区农村信用社还将牢牢把握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办社宗旨,秉持立足“三农”的市场定位,回归本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支农支小金融服务的资源禀赋,巩固基础、专注主业,突出重点,统筹城乡市场,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除了继续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之外,新疆农村信用社还将在深入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
建立广覆盖、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体系,不断延伸金融服务触角,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这也是解决存量结构调整、优化期限配置、引导新增贷款合理有效投放的重点。新疆农村信用社将贴近农户做好村级金融服务,优化提升信用工程建设,提升农贷通产品服务面,提高农户贷款覆盖率;结合自治区城镇化发展规划,继续深化城镇个人贷款营销;以兵团深化改革为契机,谋划好兵团“三农”业务发展;争取政策支持,加快金融创新,使中小微企业、欠发达地区、弱势群体逐步获得适当金融产品和服务,解决金融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此外,新疆农村信用社还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紧盯存款市场份额、贷款市场份额和农户贷款的覆盖率,结合自身资产规模和特点优势牢牢把握信贷投向,注重差异化发展,优化金融服务机制建设,保持信贷规模持续稳定增长。不断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差异化信贷政策和措施,创新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主动对接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不断提高小微企业贷款、户数、申贷率持续增长。坚决贯彻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严格控制向“三高”行业、违规建设项目、环保不达标项目、淘汰落后产能项目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的企业增加资金投入,增信优势企业,支持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减负、转型、升级。
同时,坚持“绿色”方向,紧跟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加快哈密市、昌吉州试点地区绿色金融发展,做好哈密市清洁能源生产及绿色装备制造产业、昌吉州智能装备及新能源新材料等中高端产业发展项目的对接储备,加快绿色信贷流程、产品、服务和风险控制机制建设,全力服务支持新疆经济转型发展。
用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新疆农村信用社要想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就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指引的方向和自治区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把全区农村信用社建设成为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始终根植城乡社区、矢志发展普惠金融、专项服务实体经济、着力增强民生福祉、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的现代金融企业。
新疆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牢固树立在金融领域为党工作的理念和以农牧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为人民群众看好“钱袋子”,努力培养造就一批爱农业、爱农村、热爱这片土地的农信队伍,以永不抛弃、永不放弃的态度始终根植于新疆的乡村大地,始终保持与农牧民的鱼水深情,矢志打造与“三农”事业长期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进一步增强支农支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更名不改姓、改制不转向”,以更加有效的制度安排确保“支农惠农”的农信本色永远不变,力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实践中,以人才作为支撑事业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新疆农村信用社将立足国情、区情、农情,保持涉农信贷投放持续增长,积极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措施,精准发力、持续发力,以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全力攻克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新疆信合的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