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西县供销合作社站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传承“背篓精神”,锐意改革创新,在全省首创乡(镇)供销工作站,全力打造新型供销合作社,用综合改革的鲜活实践书写竭诚为农“背篓精神”的新篇章。
主要做法
一是迁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乡(镇)供销站工作,出台《关于落实迁西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意见》,明确要求在各乡(镇)政府增设一个新的职能部门——乡(镇)供销工作站,把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创新发展纳入乡(镇)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将乡镇供销工作站建设列入对乡镇党委、政府量化考核目标,制定了严格的考核细则;县直各组成单位和各乡(镇)均建立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乡镇明确一名副职分管供销工作站工作;财政拨专款50多万元以支持供销工作站购置办公设备、制作门牌等;安排转业军人到乡(镇)供销工作站工作,充分解决了乡(镇)供销工作站人员不足问题;各乡(镇)党委、政府增设了专门用于乡(镇)供销工作站的办公场所及办公设施,为乡(镇)供销工作站工作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
二是《关于落实迁西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意见》规定了乡(镇)供销工作站的十项职责。乡(镇)供销工作站是乡镇党委、政府新增设的职能部门,是乡镇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村农民合作社的主管部门。《意见》要求,要落实乡(镇)党委、政府制定的乡(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划,指导和引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并付诸实施;要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供销合作总社指导下组建、规范、发展村合作社和乡(镇)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发展各类产业型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是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迁西县社在花院乡、白庙子乡、上营乡先行试点,由点到面示范带动乡(镇)供销工作站工作,逐步实现全覆盖。各试点乡(镇)按照“十有”标准,逐项落实,并迅速展开各项为农服务工作。不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重点研究解决供销工作站在组建和服务“三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县委、县政府将乡镇供销工作站建设列入对乡镇党委、政府量化考核目标,制定了严格的考核细则,分别对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供销工作站站长按照机构设置、办公场所、网络建设、业务指标进行不同层次的考核。考核中设置优秀、良好、合格、较差、不合格五个等级,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取得效果
乡(镇)供销工作站的成立使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创新纳入了乡镇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有了常设机构,县供销合作社在基层党委、政府组织中有了抓手,解决了过去乡镇党委、政府组织断层,供销合作社工作在乡镇党委政府无人抓、无人管的问题。
供销合作社有了抓手。以组建供销站为突破口,创新组织、经营服务体系,完善了“县供销合作社+乡(镇)供销工作站+村集体经济组织”三级组织体系建设,优先推进乡镇综合服务中心(社)建设,加速形成“生产服务+供销服务+信用服务+社区服务”“四位一体”农村综合服务网络平台。推进了基层社、专业社、综合服务中心(社)“三社”,打造基层政权“三农”工作新抓手。起到了供销合作社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农民的作用,真正将农民组织起来闯市场,解决了一家一户与市场脱节的问题。
农民多了个帮手。供销工作站主动适应当前“三农”发展的新趋势,延伸服务触角,拓宽服务领域。开展了资金互助业务,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广泛开展线上线下销售、 “十帮”服务,农民需要什么就供应什么,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广大农民群众生活生产提供“一揽子”服务。
供销工作站人员成了“多面手”。各乡镇供销工作站人员,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开展全方位服务,解决了农民最需要、最关心的问题,成为了为农服务的“多面手”。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西县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