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3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八桂大地上的“脱贫行动”
广西农村信用社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 谢咏任

    广西农村信用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出台新举措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加大精准投放力度,不断提高贫困户有效信贷需求满足率。广西农信社紧紧围绕自治区、贫困县年度脱贫工作目标,优先安排信贷规模,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争取扶贫再贷款额度,降低贫困地区资金使用成本;坚持贫困户“户贷户用户还”的原则,按照帮扶责任人、第一书记或村“两委”推荐、扶贫部门审核、金融机构放贷的流程,对有贷款需求、有发展项目、贷款用途真实合规、还款来源可靠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予以贷款支持,实现“应贷尽贷”;在坚持贫困户自愿和贫困户参与的原则以及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贫困户利用扶贫小额信贷参与合作或委托经营模式。

    坚持产业引领,带动贫困户脱贫。广西农信社紧密联系当地的产业发展趋势和优势开展金融扶贫,加大对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致富能手以及扶贫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做好对贫困地区特色农业、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民族文化等特色优势产业的金融支持,完善承接产业转移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配套服务,带动和促进贫困农户和贫困地区发展;推广小额担保贷款、扶贫小额奖补贷款、库区移民权利质押等业务,支持贫困农户、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妇女、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创业就业,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及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提升创业就业水平。

    探索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提升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使用成效。广西农信社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优质特色产业和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着重加大对带动贫困户增收作用明显的扶贫企业和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将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纳入评级授信范围,实行利率优惠、放宽准入条件等措施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以产业化带动贫困地区、贫困户发展,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就业和增收脱贫。同时,广西农信社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如由贫困农户将土地进行流转入股,每年享有固定土地租金收入;公司统一供种、技术、病虫防疫等进行种养殖,由公司统一标准、统一保价收购、统一销售,与农户签订生产订单,并为农户生产提供贷款担保等;公司用工优先安排贫困户,给予一定劳务报酬等。在此基础上,广西农信社创造条件利用各种电商平台搭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畅通农产品销售汇道,解决产品销售难,促进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强化风险管理,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广西农信社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切实加强贷款发放、审查审批、资金使用、贷后检查等环节的管理,把风险补偿金足额落实到位作为发放扶贫小额贷款的主要前提条件之一,坚持按“风险补偿金先到位,后发放贷款”的原则发放贷款,扶贫小额信贷余额必须控制在风险补偿金10倍以内;协调地方党委、政府将贷款发放和管理、贷款使用成效、贷款收回率、不良贷款率等指标纳入各级政府部门、帮扶责任人、村级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小组年度评优或绩效考评内容;调动帮扶责任人、村级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小组以及其他扶贫工作力量,加强对贫困户项目的选择、扶贫小额贷款发放、贫困户生产经营各环节技术指导、贷后管理、贷款催收处置等环节管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

    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广西农信社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以及“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活动,对诚信客户给予额度放宽、利率优惠、期限延长等优惠,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稳步推进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企业等经济主体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广西农信社通过信贷管理系统对诚信和失信级别量化,按照守信和失约情况,连续按约还本付息达一定数量,信用等级提高或授信额度提高,贷款利率更优惠;违约达一定次数,调低信用等级,降低授信额度,督促和引导农民强化守信意识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将信用体系建设与农户小额信贷有机结合,创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运作模式,提高农村地区低收入农户的贷款满足率和覆盖面,切实发挥农村信用体系在提升贫困地区农户信用等级、降低金融机构支农成本和风险、增加农村经济活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创新宣传方式,提高贫困地区、贫困户金融意识。广西农信社结合“三大工程”建设和“五挺进”活动,加大业务宣传普及力度:深入贫困地区广泛宣传有关金融知识,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派驻驻村第一书记、金融业务辅导员、举办金融夜校以及开展“金融进村入社区”、扶贫金融“边关行”和“金融知识万里行”等主题活动,宣传金融知识,帮助农民提高金融风险意识、信用意识和使用现代金融工具的能力;协调与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媒体,多层面、多角度宣传报道农合机构扶贫工作的做法、经验、亮点、成绩,提升农信社社会形象。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