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中国农资产业迎来化肥流通体制改革20周年;在过去的2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资行业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飞跃,涌现出一批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榜样。为彰显时代精神,总结改革经验,弘扬榜样力量,探寻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联合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隆重推出 “寻找改革榜样”——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中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20 周年系列报道,以此梳理改革进程,凝聚改革共识,鼓足改革信心,致敬改革精神,并为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
20年前,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1998〕39号),取消了化肥的国家指令性计划,在化肥流通中引入竞争机制,批发环节由一家专营改为供销社农资公司、农业“三站”和生产企业三条渠道共同经营。体制改革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本质性改革,体制改革的巨大力量最终推动了农资流通企业的涅槃重生。
同样是在1998年,以汪路平为代表的业务骨干完成了浙农第一批部门改制,并拉开浙农集团的体制改革序幕,自此开始了浙农人敢为天下先和多元化发展的飞跃之路。
以爱农之情 担惠农之责
汪路平,生于农民家庭、学于农资专业、起于农膜业务,对“三农”着天然的感情基础。在担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后,他始终坚守“三农”情怀,在为农服务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2013年,刚刚担任董事长的汪路平提出了打通涉农产业链条、打造农业服务板块的概念,并整合公司涉农资源,形成集农资商品经营、农业科技服务、智慧农资、涉农金融和农产品交易配送等五大业态于一体的为农服务新格局。在他的主持下,公司投资建设了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资产品加工厂;建成一批农资仓储物流项目、配套建成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网上庄稼医院系统等;投资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组建省级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农用无人机经营服务企业。这几年,浙农在省内建立了上千亩的科技示范园和专业化种植基地,并在各地领办参办1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1个。与有关市县供销社合办10家区域网上庄稼医院、4家专科网上庄稼医院和4家新型庄稼医院,为农户提供各类技术服务。在他的带领下,浙江省供销社农资企业在全省农资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
毗邻钱塘江畔,互联网基因渗透在浙农所在的杭州城内。面对“互联网+”的时代大潮,2013年浙农集团收购了“中农在线”网站,并将其改造为集网上庄稼医院、网上农资商城、网上农民培训、农资商品质量追溯和在线金融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农资服务平台。截至2017年底,智慧农资平台累计拍摄农技培训视频100余个,培训庄稼医生3000余人次,解答各类农资应用问题6万余个,吸引各类商家入驻达5000余户,交易额超4.5亿元。
此外,汪路平力排众议并购组建了浙江省最大的农产品配送公司,并上马了智能厨房机器人项目。与此同时,汪路平还把看上去高大上的金融平台与为农服务结合起来,要求下属两家小贷公司必须达到支农贷款比例,并通过与银行合作推广E农贷等惠农创新金融服务以满足农户资金需求。他还通过下属的基金管理公司发起浙江省首支涉农主题私募基金。汪路平常说,虽然企业是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但供销社企业姓农、为农、务农,为农服务的意识永远不能丢。
以供销情怀 助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的全局部署,也为供销合作社和社有企业发展描绘了宏大愿景。为此,汪路平跑基层、搞调研、做规划,谋划了以现有涉农业务为基础,内部挖潜、外部延伸,并借助各大主业的融合形成新的涉农工作平台,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参与精准扶贫。
在继续做强做优化肥、农药、农膜等传统农资商品经营的基础上,公司培育种子种苗经营,扩大无人机经营,开展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及农药废弃物回收工作。
同时,浙农发挥自身农业产业链条优势,以批发配送业态为双轴构建农产品流通服务平台。公司已经在浦江、建德投资5亿元建成了两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正在积极落实总投资超30多亿元的丽水山耕小城农产品集散中心项目。另一方面,公司组建了浙农茂阳农产品配送公司,投资建设了农产品智能检测、中央厨房及炒菜机器人项目,一头连着基地农户,一头连着机关学校,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日均服务消费者近80万人。
在金融方面,浙农集团以涉农产业投融资为主线构建农业金融服务平台。一方面,浙农集团所属基金管理公司正在主发设立一支总额近10亿元的涉农主题投资基金,并将以股权形式投资到农合联成员单位等成长性较好、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涉农项目,为供销社资本和其他工商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和投资优秀农业项目搭建桥梁;另一方面,以涉农小额贷款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公司为基础,助力解决农合联会员及其他新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以创新之力 引创业之先
汪路平受命接任浙农集团董事长一职时,农资行业已经全面进入市场化时代,浙农率先实现的股份制改革红利已经耗尽,公司连续数年效益稳步不前、结构相对固化、创新活力渐退。在汪路平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后,他认为,只有继续深化创业创新,并通过调整主业结构、扩大业务范围、打造新型平台,才能全面提升经营质量,使企业重新回到较快增长的轨道。于是,他提出并实施了以业务创新带动员工创业的总体思路。
一方面,通过结构调整激发主业活力。在农资业务上,鼓励支持扩大钾肥、水溶肥、高端复合肥经营;在汽车板块大举开展行业并购运作;在塑化板块加快出省发展步伐和运营管理创新;在房产板块探索住宅和商住综合体一体化开发模式。他还亲手创建了类金融板块并实现规模化、规范化运行;保障专业外贸板块稳定和逐步转型。另一方面,借助项目投资构建新型平台。组建实业投资公司和投资发展公司,探索商业地产和类金融业务,使金融投资成为集团效益的新增长点。
此外,汪路平还为企业寻找中远期创业空间。在他担任董事长以来,浙农集团新建和收购了14家汽车4S店、4家省外塑料流通企业、新开发10多个地产项目。非住宅房产类项目投资规模超过20亿元,有力支撑了主业发展。
除传统农资主业外,集团在塑化、汽车、房地产、进出口等业务上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汪路平认为,多元化的关键是企业要有引人的实力、用人的机制和容人的格局,能够确保在进入每个新领域同步吸引培养专业团队,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要让集团有限多元化和子公司经营专业化并行不悖”,他的布局思路、运作理念无不体现了他对企业战略的思考。
五年来,浙农集团业绩然始终保持了较快增长。2017年整个集团实现汇总销售收入560.6亿元,同比增长30%,相比5年前增长近一倍;财务报表汇总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22%,当年上缴税费超过10亿元。
“浙农将不忘为农服务的初心,永远坚持社有企业的本色”,面向未来,汪路平说“浙农”将自觉融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供应链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和农合联体系建设,开启浙农新时代创业历程,坚定有力地朝着它的百年浙农梦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