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经济活’,搞好农村金融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与现实需要。” 3月15日,黑龙江银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兰在银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将培育农村市场主体、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作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履行‘为民监管’的具体行动。”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委员、副主任刘长旭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作为支农服务主力军,黑龙江省农信社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农业现代化建设,丰富专业化金融产品,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促进龙江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出积极贡献。
难题一:农民怎么富?
破解理念:因需而变
战略部署:服务实体经济主线,着重在支持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发力。
黑龙江省农信社把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贷款可获得性作为工作重点,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一是支持以土地规模经营为重点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至2017年末,黑龙江省农信社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达222.3亿元,其中农民合作社74.8亿元、种养大户93.2亿元、农户家庭农场1.3亿元、农业龙头企业53亿元。
二是推进产品创新,确保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黑龙江省农信社先后创新推出“丰收时贷”系列40余款涉农产品,目前平均每个市地行社拥有信贷产品50个以上。
难题二:贫困如何消?
破解理念:精准扶贫是“第一民生工程”
战略部署:明确扶贫“四条路径”,全面提升小额扶贫贷款的满足率和覆盖面,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带动贫困户脱贫。
2017年,黑龙江省农信社投放扶贫贷款70.6亿元,受益贫困户达16.1万户,其中小额扶贫贷款发放户数11.2万户,贷款余额42.5亿元,对具有扶贫带动作用的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发放贷款695户,贷款余额28.1亿元,带动贫困户达4.9万户。
一是明确扶贫“四条路径”。即支持贫困户增加收入、支持贫困县优势产业、支持贫困乡村特色产业和支持产业扶贫主体带动扶贫。
二是明确工作措施,确保工作落实。黑龙江省农信社对贫困户100%对接,对贫困户是否符合贷款条件100%确认,对符合贷款条件且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100%给予贷款支持,对符合贷款条件且向农信社提出申请的产业扶贫项目100%给予贷款投放。至2017年末,黑龙江省农信社对贫困户的对接率和确认率均达到100%。
三是全面提升小额扶贫贷款的满足率和覆盖面。黑龙江省农信社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按照“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3.75%优惠利率”的政策发放小额扶贫贷款。至2017年末,黑龙江农信社对符合贷款条件且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小额扶贫贷款满足率达96.8%。
四是加大产业扶贫支持力度,带动贫困户脱贫。黑龙江省农信社采取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形式发放产业扶贫贷款,进一步带动贫困户脱贫。
难题三:“双创”怎么帮?
破解理念:以金融创新拉动“双创”引擎
战略部署:为龙江广大农民创业提供可获得、便利化的信贷服务。
黑龙江省农信社认真贯彻落实“双创”政策精神,至2017年末,累放各类农民创业贷款达到18.8万笔247亿元,其中农民创业贷款18.4万笔243.6亿元、下岗再就业贷款7022笔4.2亿元、大学生创业贷款147笔1348万元、其他创业类贷款101笔6485万元。
一是实现多层次、多领域支持。黑龙江省农信社进一步拓展支持农民创业的范围,涵盖农民从事粮食购销、运输、农产品流通、农业产业链、休闲旅游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农民创办公司、农村妇女创业等领域,拓宽了农民的创业渠道,为各创业群体打开了致富门。
二是切实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黑龙江省农信社通过多种方式为各类农民创业群体获得贷款提供便利条件,陆续推出“两权”抵押贷款模式、创业农民互保贷款模式、产业链贷款模式以及信用贷款等模式,全面提升了创业群体的贷款可获得性。
三是促进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黑龙江省农信社通过信贷支持龙江广大农民群体创业,鼓励和引导农民创业群体以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开展创业,既促进了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也逐步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经济带头人,为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转型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