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3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厚植“三农”沃土
江西永丰农商银行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 彭 鑫

    江西省永丰县,传统农业大县,目前,全县特色农业产业面积达85万亩、年产值35个亿。永丰农商银行瞄准农业产业发展,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助推规模种植、产业升级。

    整村授信

    打开致富之路

    “富裕村真的富裕了!”天寒地冻,走进江西永丰县佐龙乡富裕村,但见一排排气派的庐陵风格“别墅”拔地而起,一座座蔬菜大棚连绵起伏,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四通八达,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格外灿烂。

    以前,富裕村名为富裕,实则贫穷,是贫困村、后进村,村民埋头于“一年两季、种田种粮”的传统耕作模式,务农收入有限。让富裕村名副其实,成了富裕村人祖祖辈辈的梦想。

    为了改变富裕村现状,村委会决定引进早春辣椒种植,带头搭建温室大棚,更新蔬菜、瓜果品种,发展秋延蔬菜,调整村里的种植结构,但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大,销路不好,保鲜技术跟不上,村民种植兴趣不高。为了响应富裕村产业发展,促进规模种植,实现抱团取暖,永丰农商银行采取打造信用村模式,在富裕村推行整村授信,联合县人民银行、文明办、乡政府、村委会等按照“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的阳光操作模式对全村村民进行整体授信。

    信用村是永丰农商银行为了支持本地“三农”经济发展,而探索出的一种支持农业、农民发展的新金融模式,采用纯信用方式为信用村的农户发放贷款。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门槛较低,且无需提供担保或抵押,贷款额度上限为15万元/户。

    截至2017年12月末,永丰农商银行为富裕村发放农户信用贷款176笔,金额1214万元。富裕村已形成以蔬菜、葡萄、苗木、生态甲鱼四大产业为主导的富民产业新格局,仅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就达20多个,后进村、贫困村的“帽子”早已成功摘掉。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3万元,是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2倍,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富裕村。

    聚焦农业

    助推产业升级

    “财园信贷通”是通过政府“搭台子”、园区银行“唱主角”、企业“得实惠”的方式,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财政杠杆作用,让中小微企业走上绿色融资“通道”,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

    “这笔农商银行300万元的‘财园信贷通’贷款真是及时雨呀!”在江西灵华山白茶开发有限公司繁忙的茶叶精制车间,董事长汪来祥高兴地告诉客户经理。

    江西灵华山白茶开发有限公司创立于2004年,董事长汪来祥是浙江客商,经过艰苦创业和苦心经营,公司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当地知名企业,原先的大片荒山也长成生机盎然的茶园,是人们观光游玩的好去处。随着公司不断发展,为了做大做强灵华山白茶品牌,汪总决定扩大经营,增添茶叶加工设备,却苦于没有闲余资金周转。正当其一筹莫展的时候,恰逢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上门走访,对接金融需求,在了解了茶企的经营状况、信用情况等信息后,及时进行了贷前调查,并在很短的时间内为其发放了300万元“财园信贷通”贷款给予支持。目前,灵华山白茶开发有限公司已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集生产、供销于一体的有机茶种植、开发、研制基地,拥有茶叶基地2300余亩及一系列进口加工设备和绿色厂房,产品享誉海内外,畅销国内外各大中城市。

    截至2017年12月末,永丰农商银行发放“财园信贷通”71笔,金额2.88亿元。

    创新驱动

    助力生态农业

    近日,在永丰县八江乡恒盛源绿色农业生态园里,一幅悠然的盛夏农家乐场景尽现眼前。

    该园负责人魏正兴高兴地说,是“扶贫和移民产业信贷通”让他有幸变成了产业“工人”。

    原来,该农业生态园是由魏正兴等23个村民入股,投资238万元,通过土地流转300亩建成的。去年10月创建时,魏正兴和贫困户魏金生等几人因资金不足而焦虑,他们心情忐忑地来到永丰农商银行八江支行寻求帮助。没想到,该行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可向扶贫工作小组申报扶贫贷款,便可享受无抵押担保贷款。魏正兴等人立即按要求申报。接到申报请求,扶贫工作小组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对他们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并实行差别化的信贷支持优惠政策,为魏正兴等信贷户提供了5万元的无需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魏正兴就成功申请到了5万元的贷款,加上他自己的积蓄,入股资金全部到位。

    在永丰县,有无数像魏正兴这样想发展产业而遇“差钱”难题的农民,尤其是贫困户,通过政府牵线,与农商行“联姻”,唱出了一台台产业发展“不差钱”的好戏。截至2017年12月末,永丰农商银行发放扶贫贷款1558户,金额7720万元。同时,为辖内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共发放贷款1092笔,金额达3.08亿元。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