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3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服务乡村振兴 茶产业应精准发力
——访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供销合作社巡视员李云才
□ 本报记者 张 蕾

    此次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供销合作社巡视员李云才提出,将4月20日定为“中国茶节”,引发全行业关注。记者围绕此提案出台的背景,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将茶产业发展壮大等行业热点问题,采访了李云才委员。

设立“中国茶节” 强化文化自信

    “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凝聚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李云才指出,之所以提出设立中国茶节的提案,首先考虑的是希望通过茶这个载体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立“中国茶节”,不但可以强化文化自信,还可以让茶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中发挥特色产业的重要作用。

    李云才表示,目前我国的茶文化发展遇到了一些挑战。很多其他国家都在大力推广自己的茶文化,但是作为茶的发源地,我国的茶文化推广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茶文化是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应该把茶文化与茶产业有机结合。茶文化与茶产业的结合,会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助力,会让中国茶产业做得更精致,更有内涵,更有品牌价值,更容易走上更大的市场。

乡村振兴 茶产业机遇来临

    在李云才看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未来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他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精准发力。

    第一,要充分抓住国家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这是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建设中国茶业强国的新的历史机遇,是中国茶和茶文化走向世界更大舞台的机遇。

    第二,乡村振兴需要找准产业的突破口,得到产业支撑。茶产业要谋划布局,在农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写好茶作为特色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将茶、旅、文、养有机结合。

    第三,农业的科技进步能够大大推动茶产业的发展。比如在湖南,茶就有一大批科技成果,成为了茶产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助推力。因此,要让科技更好地服务茶产业。

    第四,继续服务于精准脱贫,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方式,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在湖南,茶叶帮助农民脱贫效果明显。他举例,在湖南,一个农户因为茶,一年可以增收7000多元。

精准发力 打造湘茶千亿产业

    201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设300万亩优质茶园、实现45万吨的产量、力争实现1000亿元的茶业综合产值,全省茶农茶业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文件的下发,拉开了湖南省打造千亿茶产业的序幕,振奋了三湘茶人的精神,成为了湖南省茶业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而打造千亿茶产业最早就是由李云才提出的。

    如今,湖南茶产业的发展蒸蒸日上,除了有目标的引领之外,李云才认为,湖南的发力点也非常到位。

    一是精准打造品牌,包括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二是有规划地整合资源,包括企业整合、品牌整合、资金整合。三是建设高标准茶园,不断推进茶叶的研发。四是把茶文化和茶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把茶产业与农业的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结合起来,实现茶叶全面升级。

    李云才告诉记者,此次他提出的设立中国茶节的提案,在全社会和茶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据介绍,之前全世界计划要设立一个全球的茶节,但是各国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但在他看来,中国完全可以设立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中国茶节,这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

    如今,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开启,茶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李云才表示,他坚信:乡村振兴,茶产业大有可为。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