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3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勇当农村牧区金融主力军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积极助力脱贫攻坚
□ 海 潮 李 默

图为内蒙古农信社员工为当地农牧民办理贷款。

    自党中央提出脱贫攻坚目标以来,作为距离贫困人口最近、服务贫困人口最直接的地方金融机构,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为精准扶贫提供“源头活水”。截至2017年末,全区57个贫困旗县的法人机构全年累放各项贷款1209.43亿元,贷款余额达1180.99亿元。

    不忘初心

    勇当金融扶贫主力军

    全区农信社认真贯彻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精准扶贫工作部署,坚持“立足三农三牧、服务城乡社区”的市场定位,研究服务方案和指导意见,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建立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全口径统计制度,明确目标任务,层层传导工作压力,为有序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奠定基础。

    全区农信社精准对接“五个一批”工程金融服务需求,发挥新型产业主体对贫困户脱贫的带动、辐射作用,提高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效果。截至2017年末,全区农信社累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81.04亿元,贷款余额达到79.28亿元。

    全区农信社还为有贷款意愿、有就业创业潜质、技能素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两免一补”信贷支持,即“5万元以下3年期限以内贷款,免担保、免抵押,由财政扶贫资金贴息、扶贫基金风险补偿”。截至2017年末,全区农信社累放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19.08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9.16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6.62万人,通过个人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或发展生产7.51万人。

    精准施策

    确保金融扶贫接地气

    在贷款额度方面,全区农信社将联保贷款额度上限提高至20万元,专业合作社提供担保的贷款额度上限提高至300万元,使用扶贫风险补偿基金发放的贷款杠杆放大比例提高到5倍。在贷款期限方面,全区农信社根据农牧业生产经营周期确定贷款期限,贫困地区涉农涉牧企业用于日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放宽至3年;从事养殖业的贷款,期限放宽2-5年;从事林木、草牧场生态保护等生产周期较长的贷款期限最长达10年。

    针对部分贫困客户缺乏抵质押物的实际问题,全区农信社研发土地和草牧场承包权、农牧民住房财产权、存栏活体牲畜、收购物、农牧民财政补贴为抵质押的“两权贷”“兴畜贷”“补贴贷”和“融通贷”等产品,满足贫困地区多元化融资需求。

    在贷款审批方面,全区农信社优化工作流程,对参与产业扶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线审批、批量授信,提高审贷效率;深入推进“阳光信贷”工程,坚持“四公开”信贷制度,确保贷款发放公开透明、规范高效、风险可控,提高贫困客户贷款的可得性、便利性和安全性。

    此外,全区农信社还创新融资服务模式,建立“银、政、保、担”多方参与,政策、资金形成合力的资金保障、融资增信和风险分散运行机制,确保金融扶贫工作可持续;探索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户”“公司+农牧户”“扶贫产业基金+企业+农牧户”等方式推进扶贫工作,实现风险共担、互利双赢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截至2017年末,全区农信社累放产业精准扶贫贷款9.44亿元,贷款余额达12.32亿元。

    优化服务  

    拓展普惠金融覆盖面

    针对偏远贫困地区缺乏金融机构网点问题,全区农信社努力延伸柜面服务内涵,深入推动流动银行服务车项目,开展定时定点流动服务,解决偏远乡镇、集贸市场、旅游景区等金融服务需求,为广大农牧民客户提供“零距离”金融服务。

    为实现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均等化,全区农信社不断加大ATM、POS机、特约商户、手机银行的推广力度,普及网上银行和微信银行。截至2017年末,全区农信社布设ATM4276台,POS机4.4万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电话银行客户713万户。

    同时,全区农信社进一步深化银行卡助农取款和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提升补贴金、养老金、最低保障金就近发放领取和新农保、缴费等代收代付业务服务能力;主动减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开卡工本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移动金融手续费、异地汇转手续费等,提升基础金融服务能力,降低贫困户享受金融服务的成本。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