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带动基层产业发展,江苏省兴化市供销合作社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基层社为依托,联合乡镇范围内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种田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民代表,成立了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通过构建供销合作社新型基层组织载体,解决个体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较小、经营实力薄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按照兴化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围绕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展产业型和服务型合作社,注重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兴化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张久银告诉记者,自2015年5月,市社选择戴南、中堡、西鲍、新垛等8个乡镇为试点,创新基层社组织、经营和服务。目前,全市已组建了21家区域性、综合型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服务范围覆盖了全市乡镇的60%。
发展产业联合体
带领小农户走入市场
在兴化市合陈镇,生猪养殖是当地的一项主导产业。为扩大生猪产业发展,合陈镇农合联以兴化市合塔生猪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构建了集生猪养殖、苗猪繁育、生猪收购、屠宰、加工、销售和技术指导、培训为一体的“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产业联合体。
“打造产业化联合体不仅实现了资源整合,也加强了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据张久银介绍,自兴化市合塔生猪产业化联合体成立以来,共培育了6个年产千头以上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带动了本地和东台、大丰、高邮等周边地区生猪养殖户6000余户。“我们还制定了合作社及联合社章程,强化了合作经济组织属性,规范了分配制度。”
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就要有产加销的完整产业链。在生产中,规范养殖是确保产品品质的关键性因素。合陈镇农合联在推广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同时,由镇兽医站提供免费防疫、消毒、检疫,为猪肉安全奠定了基础。目前,全镇生猪饲养总量达12万头,拥有培育万头猪场2户、千头猪场20户。其中,最大的生猪生产基地兴化市顺通生猪养殖场占地面积达110亩,固定资产达1000余万元,全年规模养殖生猪2万余头,产值达6000余万元。
加工一直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短板”。对此,合陈镇农合联吸纳合陈供销合作社迅达食品加工冷冻厂,由其负责生猪加工环节。“迅达食品加工冷冻厂现有生猪屠宰车间1200平方米,建有预冷、速冻、冷冻、储藏4个冷库,拥有两条自动化生猪宰杀流水线,可实现吊轨流程、胴体不落地生产,日加工生猪可达700头以上。同时,该厂还建成了污水处理系统、无公害处理系统,并配有5吨冷藏物流配送车4辆。据统计,工厂全年可加工生猪23万头,产值达4亿元。”张久银表示,在完善的加工设施配合下,目前联合体所生产的猪肉已进入大润发超市和上海、苏州、无锡、扬州、盐城等地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及食品公司。
扩充合作社内容
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三位一体”农合联组织体系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兴化市各乡镇农合联除扶持当地产业扩大发展外,还积极发展土地流转、秸秆综合利用、消费、农机、劳务、家政、文化等产业型、服务型特色合作社,努力建成服务功能完备、组织管理规范的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体系。
陶庄镇农合联通过组建绿蛙植保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3万亩、托管土地4000亩,为300余户入社农户提供大田托管服务。该合作社实行播种、耕作、施肥、打药、收割一条龙服务,确保农户每亩收获水稻1200斤、小麦750斤,不足部分由合作社补足,超出部分五五分成。同时,该合作社还为农民提供更加快捷精准的日用品、测土配方和科技咨询以及收脱、烘干、加工等全程系列服务,延伸服务面积近3.6万亩。戴南镇农合联领办的常发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大中型设备300多台(套),价值2300万元,年作业面积达10万亩次。不仅为本镇提供耕作、收烘服务,还实现了跨区域作业。“过去我们相当于‘小舢板’,一不小心就翻船了。现在组建了‘联合舰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从容面对更大的市场风浪。”戴南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兼常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雨富如是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通过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兴化市社按照“农民参与、为农服务”要求构建的乡镇农合联,在促进当地产业兴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也必将在乡村振兴中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