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小微企业发展质量,增强小微企业发展信心,巩固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提出以下建议:
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贯彻落实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其产生的效益是直接增加社会福利。这种扶持效果,甚至比对一些大型企业的扶持更为显著。各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小微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当前遇到的困难,担起更大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资金、基金、政府采购等领域进一步增强政策扶持力度。
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重视平台建设。一是积极创建和培育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议各地市划出专门区域建设服务小微企业的平台,以完善创业服务功能,降低初创企业创业成本为手段,进一步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有发展潜力、符合产业导向的小微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地及服务,示范带动小微企业发展。二是拓建服务平台,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政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金融服务功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抵押难、担保难问题。三是搭建宣传平台,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有效利用各种媒体,加大正面宣传、客观宣传的力度,做好重点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及时报道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和金融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引导企业树立发展信心,履行社会责任。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加快财税制度改革,切实减轻小企业负担。一是把扶持“三农”的“少取多予”政策移植到小微企业上,让小微企业轻装上阵。二是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对经营困难、符合转型升级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三是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四是对已出台的企业财政扶助政策,要加快兑现速度。
打造现代金融服务,加大信贷资金的保障力度。一是推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企业的资金供应量,千方百计向上级行争取贷款规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倾斜。二是对小微企业贷款做到不抽贷、不压贷,对涉及多家银行贷款的企业,银行间要做到同进同退,不得先行单独抽贷,三是对小微企业实施优惠利率政策。完善对金融机构考核机制和办法,加大考核奖励力度,重点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树立底线思维,健全预警机制,防范企业融资风险。一是建立健全小微企业风险预警机制,对小微企业资金链风险进行排查,做到早排查、早预警;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做好管辖范围的企业风险处置和维护稳定的工作,对出现资金临时性困难的企业,积极协调相关贷款银行,帮助企业解决抵押和担保问题;对已出现风险的企业,要及早介入,积极稳妥地处置化解。二是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强对投资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房产公司等非法集资高危行业的检查和管理,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引导民间资本通过规范运作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