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原银行董事长窦荣兴,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中少数来自中小银行业的委员,也是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中为数不多的上市银行负责人。短短数年,他所掌舵的中原银行迅速成长为全国最具创新能力的银行之一,完成在香港上市,并成为金融豫军的重要成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现在可以说是中小银行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最有利的历史机遇期。”窦荣兴说,随着金融监管的不断加强,不但降低了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也避免了过去金融市场上的无序竞争、恶性竞争,更有利于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小银行的未来发展。
对此,窦荣兴认为,新时期中小银行应把握三大机遇:一是紧跟金融科技发展潮流,积极拓展线上业务;二是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努力拓展农村金融“蓝海”;三是积极谋划登陆资本市场,实现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提升。
“中小型商业银行不应满足于通过传统技术手段建设租房、雇人、押运的高成本物理网点发展模式,应走出‘上网下乡’的特色化发展新路。”面对目前同质化严重的银行间同业竞争,窦荣兴画出的路线图从两个不同的侧面雕刻出未来中原银行的核心价值。
所谓“上网”,即把握好金融科技机遇。窦荣兴表示,“过去,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受制于区域限制,只能在特定地域拓展物理网点、开展线下业务,发展模式单一。如今,中小型商业银行已‘跑步’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新时期,这一时期以金融科技、大数据风控、云计算识别客户等为代表,未来的科技型银行、数字型银行有望从中小商业银行中诞生。”窦荣兴举例说,中原银行开发出的“永续贷”线上产品,颠覆了传统信贷流程,极大支持了市民的融资需求,通过第三方数据平台进行用户画像,放款速度缩短到最低一天,上线一年半为客户提供资金249亿元。
所谓“下乡”,要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窦荣兴表示,过去几年里部分大型商业银行撤销县域网点,重要原因之一是成本问题,即通过传统技术建设高成本物理网点的模式难以为继,普惠金融服务难以惠及“三农”。但是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中小银行“弯道超车”、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带来新的机会。
“我们做过调研,现在农民60%的收入来自于打工所得,40%来自于耕地收入,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也催生了他们迫切的存贷款和理财需求,而我们现在的乡村金融服务远没有跟上。”
窦荣兴介绍,河南是农业大省,据初步估算,全省金融总量的44%,金融增量的58%在县级以下单位。他坚信,农村是金融市场的“蓝海”,做好农村金融服务也深刻关系到乡村振兴。对此窦荣兴建议,今后中小银行可通过业务线上化、网点轻量化、风控数字化,努力推进业务服务易触达、网点运营低成本和产品风控更加精准,让普惠金融服务真正惠及“三农”。
最近5年来,城商行掀起上市热。窦荣兴认为,“登陆资本市场是金融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补充资本金是银行业发展的长期战略举措,今年中原银行计划继续通过资本补充工具提升资本能力,这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同时,登陆资本市场有利于提升传统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内控管理、信息披露方面的水平,获得更多的国际先进经验,新时期中小银行应在登陆资本市场方面把握住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