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3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书写新时代农商银行故事
——安徽阜阳颍泉农商银行金融服务惠及城乡百姓见闻
□ 本报记者 贾丹丹 通讯员 陈 昊

图为颍泉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治斌(中)到阜阳市颍泉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走访调研。

    在江淮大地,有这样一支重要、温暖的金融力量:营业大厅里,贴心的服务无微不至;广阔乡野中,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扶贫济困,他们将社会责任坚定地扛在肩头;嘘寒问暖,他们把深切的关怀传递到千家万户……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记者深入安徽阜阳颍泉农商银行,在这里,感受新气象,发现新变化,也记录了该行让金融服务惠及城乡百姓的一幕幕动人故事。

    故事一

    智能银行:农金人的“现代银行梦”

    颍河之滨、泉河之畔,颍泉农商银行总行大楼矗立在冬阳之下。

    楼身上,一个个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远远地,便能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气氛。渐渐走近,玻璃门上贴着大大的“福”字和红色的“2018”字样。

    走进这家小有名气的智能银行营业厅,科技之风迎面扑来:机器人大堂经理“融融”正亲切地为一位女士答疑解惑,她的身后是VR体验区;贵金属展示区的3D全息影像系统,360度无死角地向客户展示着最新款的纪念币产品;设有智能茶几和自动感应垃圾桶的休息区内,两位男士正一边喝茶,一边通过茶几上的可触屏幕查阅着最新的金融产品信息;坐落于大厅一角的人民日报客户端上,实时滚动着最新的订阅信息;一个活泼的小女孩,正在巨大的体感互动屏幕前,通过肢体语言玩着接红包的游戏……

    几代农信人未圆的“现代银行梦”,在颍泉农商银行总行营业厅变成了现实。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步履匆匆的张先生。因为生意需要,他急需办理一笔30万元的转账业务。通过大厅中央智能自助接待台的智能引导功能,张先生顺利地找到电子银行体验区。

    “不用取号,不用排队,不到1分钟,就转账成功了,还没有手续费,真是让人想象不到的方便!”完成业务办理的张先生对记者说。高效便捷的体验,让他为颍泉农商银行的智能设备竖起了大拇指。

    据营业厅大堂经理袁昕慧介绍,通过配备体验类管理系统、资源管理、信息发布等7项全新智慧银行管理系统,颍泉农商银行的智慧银行网点除了能实现传统自助银行的存款和转账功能外,还能做到自助开户、自助申请储蓄卡、当场办卡和自助申请信用卡等人性化的一站式服务。

    颍泉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治斌告诉记者,智能网点的硬件建设与模式推广,只是该行打造“智慧银行”的一小步,“智慧银行”更需要的是软件和相关的智力支撑。

    下一步,颍泉农商银行将深化大数据分析系统在管理决策方面的应用,建立完整、统一的公司客户信息库和功能强大的客户分析工具,为经营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提高客户营销的针对性和成功率,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

    故事二

    雪中送“贷”: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

    2018年春节前的两场暴雪,让阜阳市的农业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颍泉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内,颍泉农商银行与园区内企业演绎了一段鱼水深情。

    倒塌的塑料大棚、变形的金属支架、枝干断裂的果树……在占地2000余亩的阜阳金满地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摘园里,随处可见的“断壁残垣”,让这家誉满皖北的生态休闲农业基地损失惨重。

    “第一场暴雪之后,张治斌董事长就第一时间来察看灾情,并明确表示,第一,不抽贷、不断贷;第二,统计一下,灾后重建需要多少资金,农商行会继续给予帮扶。”金满地公司负责人沈子亚向记者介绍道,“这是农商行最让我感动的地方,这些年,没有农商行的大力支持,就没有金满地今天的发展。”

    金满地,一家以休闲、采摘、旅游、观光、垂钓、农家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都市农业综合体,也是颍泉农商银行重点扶植的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目前,该公司已初步建成“五园一中心”,即316亩的葡萄采摘主题公园、240亩水蜜桃采摘园、300亩大樱桃采摘园、450亩冬枣采摘园、5座草莓采摘现代化温室大棚、1座多功能百果园,以及一个占地2600平方米的国际标准化垂钓中心。

    记者了解到,过去几年,金满地公司每年都能收获“满地金”:葡萄园、桃园、草莓园等采摘观光园区利润可观,正常不受灾的情况下,仅园区内316亩葡萄一年的净利润就能达1800万元。

    此次雪灾中,该行通过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对辖区内的受灾企业进行了及时而精准的帮扶。

    据颍泉农商银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张兵介绍,为解决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贷款到期后的还款及续贷压力,颍泉农商银行重点推出了“金保贷”“连连贷”“循环贷”等信贷产品。在贷款到期后,企业暂时无需偿还本金,只付利息,通过放款与还款的无缝对接,延长还款期限,从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经过统计,两次雪灾,金满地损失金额几千万元。”沈子亚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好在受灾后的贷款手续已经办好了,天气回暖就能重建,农商行这次的贷款真是雪中送炭!”

    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与合理组合信贷产品,颍泉农商银行在践行支农支小使命的同时,成功探索出一条“量体裁衣”式的产品创新之路。

    据了解,截至2017年12月末,颍泉农商银行已发放“金保贷”“易保贷”贷款272笔,金额1.07亿元;发放“两权”抵押贷款134笔,金额1.13亿元;累计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469笔、金额12亿元。

    正是在该行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下,颍泉区逐渐形成了皖北地区首家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闻集草莓种植基地、泉颍葡萄种植基地、宁老庄花卉种植基地等一批新型现代农业集群。

    故事三

    扶贫济困:让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

    2月10日,农历腊月二十五,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

    这一天,张治斌几乎没有片刻闲暇。贫困户、敬老院、行里的离退休干部……每家每户,他都要亲自去看望和问候。

    车子停在中市办坎河村村口,路旁的阴暗处,半个月前的积雪还未消融。

    穿过泥泞的小路,走到村子深处,便是贫困户马良才的家。

    眼前有两处房屋,一旧一新,旧屋门前拴着一只小黑狗,见有人来,欢快地摇起尾巴。

    “老房子是危房,村里出钱给我盖了新的,今年就在新屋里过年……”82岁的马良才老人从新屋里走出来,热情地招呼客人坐下。

    老人精神矍铄,也很健谈。点燃了一支烟,便说起过去的事。在他的描述中,几十年前的往事,仍清晰如昨。

    当接过张治斌送上的慰问品和2000元慰问金时,他感激地说:“颍泉农商行真关心我,过了年我就83岁了,现在吃穿用都不愁!”

    “生活越来越好了,给他新买的棉裤还没穿呢……”一旁,马良才的老伴儿韩素珍笑言。

    真扶贫,真致富。在坎河村,颍泉农商银行不仅为村里“输血”,送来了钱物,还积极为村里“造血”,谋划发展新产业,实现农民致富的可持续性。

    “农商银行生根于‘三农’沃土,永远离不开农村和农民。”张治斌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颍泉农商银行必须要积极行动,有所作为。

    颍泉区宁老庄镇,春节将至的曹寨敬老院,比平时多了一些喜庆。

    见到颍泉农商银行像往年一样,送来了肉、大米、面粉、食用油、春联等慰问品,正在院子里晒着太阳的老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迎了上来。

    “农商行工作那么忙,春节总不忘来看我们,真是太感谢了……”敬老院院长韩学福接过张治斌送上来的慰问品和慰问金,不停地说着感激的话。

    韩学福告诉记者,敬老院里有35位孤寡老人,在冰冷的寒冬中,老人们总能感受到来自颍泉农商银行的暖暖关怀,这么多年了,年年如此。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颍泉农商银行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一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创新推出“三种金融扶贫新模式”,即致富带头人带动扶贫、特色产业引领扶贫、创新产品激励扶贫。截至目前,累计发放扶贫贷款5939笔2.6亿元;组织开展春节慰问、扶贫等系列帮扶慰问活动25次,送去慰问品、慰问金150余万元;持续参与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金融扶贫项目捐款等活动,累计开展捐助11次,金额230万元……

    离开敬老院时,韩学福与老人们一直送到门口。

    在一张张笑脸上,幸福像花儿一样,悄然绽放。

    结语

    一只脚深深扎进泥土中,践行服务“三农”的初心;另一只脚稳稳踏进“科技金融”的殿堂中,创造更优的金融服务体验。

    这是张治斌留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也是颍泉农商银行孜孜无怠的前行之路。

    2月11日,农历腊月二十六,颍泉农商银行举办了以“新时代、新梦想、新征程”为主题的2018年迎春晚会。

    在晚会致辞中,张治斌宣布了颍泉农商银行取得的骄人成绩:全行各项资产突破180亿元,存贷规模跃上220亿元,总收入超9亿元,利润总额达成3亿元,增幅超过30%。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新时代已经开启,新梦想已然启程。

    在颍泉区这片土地上,静静流淌的颍河与泉河,汇入淮河,浩浩荡荡,东流入海。正如奋进中的颍泉农商银行,新的故事还在书写……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