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3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瑷珲e购”
便捷市民生活 化解贫困户烦恼

□ 本报记者 叶梓

蔬菜农残检验。
线下社区便民店。

    “你看这些土豆上面的二维码,只要拿出手机一扫,就可以查出这颗土豆来自哪个农场、是谁种的,还可以查到农药残留检测情况,方便又省心。”在黑河市内的一家“瑷珲e购”便民店里,市民万女士拿着手机向周围的顾客讲述自己的购物体验。作为黑龙江省第一家自主建设的区域交互式生态产业链生活综合平台——“瑷珲e购”,以线上“B2C”加体验式“F2C”模式为主,线下推行观光基地加小连锁自主经营的模式,建立了连锁配送系统。市民只要登录微信或App,预约或下单,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购买商品,还可以发布二手物品信息、预约家政服务;同时,平台销售的所有农产品均来自“瑷珲e购”农产品基地,由仓储物流中心进行统一配送,化解了农产品“卖难”问题。

    多元化电商平台便利市民生活

    黑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小兴安岭北麓,有“中俄之窗”“欧亚之门”之称。2016年6月,由爱辉区供销合作社牵头并参股成立了黑河微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黑河区域互联网电商的拉动工作,通过强化电商人才培养及品牌建设,完善物流体系、配套体系、产销链条等建设,探索出“实体经济+产业基地+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发展模式,并建立了“瑷珲e购”电子商务平台。

    “结合黑河市的环境和发展现状,我们从成立初期就确定先做基础、后做线上的思路,做有根基的互联网平台。经过大量的实践及调整,确定了适合本地特点的区域交互式生态产业链经营理念,探索了‘平台+品牌+物联网+基地+物流+社区体验店’的产业化发展方式。”“瑷珲e购”总经理薛金山介绍,通过市场带动生产、渠道带动基地,打造品质过硬的成型产品;大力推介公共区域品牌“瑷珲亚寒带”,发展线上外销行为,并依托地域特色,扩张国内和对俄市场。

    在线下,“瑷珲e购”通过股份融资、整合资源、联合经营等方式建成3个园区型基地、1个培训型基地以及多个农村特色种养殖基地。3个园区型基地分别是以项目孵化为主题的瑷珲“互联网+”产业园区,以物流、会展、二手交易及配套服务为主题的瑷珲“互联网+”物流园区,以生产加工山特产品为主题的农产品加工园区。1个培训基地是以中俄企业家电商培训交流为主题的培训基地。根据市区周边情况,“瑷珲e购”还建立以蔬菜、杂粮、畜牧、林产品为主的多个农村物联网种养殖特色基地,实现农产品的全程可追溯。据了解,目前“瑷珲e购”已建立农业基地15个、社区便利店18家,在爱辉区、五大连池市、嫩江县建立了物流采配中心,形成了覆盖全市的3个区域性集采购、仓储、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物流节点。

    “线上平台我们目前开发出城乡交互、跨境电商、智慧养老、家政服务、二手交易和便民信息六大板块的服务。为了方便大家的使用,线上平台结合地缘特点,计算机端采用中俄双语,手机端采用模块化建设,主要销售‘瑷珲亚寒带’系列产品以及部分俄罗斯商品。”薛金山表示。

    据悉,2017年“瑷珲e购”线上网络平台注册会员达6万多人,线上和线下实体销售总额达5100万元。接下来,“瑷珲e购”将以市场为纽带,在3年—5年内完成覆盖黑河地区的完整体系,并在北安市、呼玛县两地建设多功能采配中心,将农产品产业链的原材料、加工、物流、配送销售等各环节贯穿一体,实现农产品收购、加工、配送、销售一览制经营。

    “庭院式经济”助力精准扶贫

    家里有闲置的土地,却不能自己去打理;擅长养家禽,却没有资金和销路,这些是爱辉区贫困户普遍的苦恼。如今,“瑷珲e购”的庭院经济便可以解决这些苦恼。

    “爱辉区的老百姓家很多都是有小楼房带院子的,每家门口都有一小块儿土地,我们就利用这些闲置的土地以及室内的气温开展针对性的扶贫措施,为老百姓提供花苗和化肥,有需求的都可以通过平台来领取并种植,种植完成后由我们统一收购销售,农民只需缴纳材料价钱的十分之一。”薛金山告诉记者,庭院经济即指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落的空间、周围非承包的空坪隙地和各种资源,从事高度集约化商品生产的一种经营形式,利用有限空间发展立体种养业等。

    薛金山介绍,目前“瑷珲e购”开展的“互联网+庭院式经济”扶贫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农家小院出租,农户可将自己居住多年干净整洁、富有特色的农家小院出租给城市居民,城市居民可用于宴请宾客与亲友聚会。二是闲置的小菜园出租,城市居民按照自己的意愿种菜,农户按月收取租金,其收成归城市居民所有。三是代养代牧,城市居民可将自己购买的优质家禽家畜幼崽寄养在农户家中,只需每月向农户缴纳少量的伙食费和放牧费,农户代为放牧。截至目前,“瑷珲e购”已与80户贫困户对接合作,认筹地块20余块、大岭芦花鸡1000余只、过年猪50余头、K9溜达鸡500余只,为贫困农户增收近40万元。

    “这样既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田园生活的梦想,为其提供了绿色有机无污染的放心菜,同时还为农户们增收致富。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在电商扶贫方面开发更多的方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给人民生活提质。”薛金山说道。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