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老师在讲解“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不同:老李的儿子长得像老李,这是遗传因素;如果老李的儿子长得像隔壁老王,那是环境因素。这个笑话其实还是有些哲学意味的:万物皆有来由,学习和模仿也要有标杆。
改革开放40年了,最初为什么邓小平用“摸着石头过河”来说明?因为它很像当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前途未卜,但要杀出一条血路,求生求发展!当时的形势是不改革开放就是死路一条,所以改革开放最初的目标就是渡过贫困的河,抵达可以生存、富裕的彼岸。这一泅渡前无古人,再没有比“摸着石头过河”更准确的表述了。今天,我们在40年改革开放后,已经看到了“两个百年”描绘的中华民族复兴的美好彼岸,未来中国美好生活究竟会是怎样的,自然就成为人们在心中千万次描绘的图景。任何梦想都是细致入微、具体可感的,中国梦也不例外。
作为服务“三农”的媒体,我们特别想知道未来中国农村会是怎样的?她究竟会有多美好、多艳丽?这个猜想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愈发呼之欲出、诱人不已。因此,在今年的两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首先回答的就是这个关切——乡村振兴战略会给农村带来什么样的崭新画卷?他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作了专门部署。最近,农业部启动了“百乡万户”调查,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第一手的材料。韩长赋说,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需要抓好“三个重大”:第一是制定重大规划。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中国农村千差万别又处在千年未有之变局,所以需要有科学的规划来指引。总的是按照“五位一体”要求,从产业发展、乡村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谋划,画好一张蓝图,并且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第二是出台重大政策。乡村振兴体现中央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补“短板”,乡村发展还是薄弱环节,所以需要有一系列的支持政策。第三是实施重大行动。要贯彻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补短板。据韩长赋介绍,目前正在谋划和陆续出台一些重大行动,比如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三年行动;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打造一批富民强县的产业;要打好三年精准脱贫攻坚战,解决贫困人口问题,最终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将来农村人不仅可以享受城里人那样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农村将来也会成为稀缺资源,会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未来的中国农村既不是美国式大农场,也不是法欧式的小农庄,她一定是从五千年中华文明中走出,承载了经济社会转型的成果,又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四个自信”的完美体现!
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了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张勇、副主任宁吉喆就“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3月7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潘显政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就“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
异地扶贫搬迁是国家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重中之重、难中之难。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打响脱贫攻坚战。截至2014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还有约7200万人,其中包括1000万左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中央研究决定对这部分群众在资源的基础上实施搬迁。
经过努力,到2016年新一轮异地扶贫搬迁全面启动。2016年,完成249万人异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2017年,完成340万人异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两年完成任务量超过一半。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做好已经搬迁出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工作,包括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问题。今年计划异地扶贫搬迁280万人,预计2019年异地扶贫搬迁任务基本完成。
农业部部长韩长斌:
如何落实中央部署、推进乡村振兴?目前,要抓好“三个重大”:制定重大规划,从产业发展、乡村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谋划;出台重大政策,围绕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这“四个优先”,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实施重大行动,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打好三年精准脱贫攻坚战等。
此外,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目标和转型要求是“六个高”: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经营者素质高、国际竞争力高、农民收入高。同时,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产方式、生产技术、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创新。在农业科技方面,要调整科技创新的重点和方向,大力支持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环保技术的开发,目的是适应绿色发展要求。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显著成绩。下一步,要在坚持前几年脱贫攻坚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改进政策、创新举措,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攻坚力度,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对干部和贫困群众的培训等,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此外,脱贫必须是符合质量的、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不能掺水,不能是假的,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保证脱贫的质量。同时,在扶贫资金运用上还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下一步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市财政、县财政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资金、扶贫项目公示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对于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作风问题,要较真碰硬,对作风不实、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甚至搞腐败的,要毫不客气坚决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勇: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未来五年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规划》围绕着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统筹提出了今后五年乡村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着力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二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是要强化支撑和保障。
此外,我们脱贫攻坚的任务还很重,而这些贫困人口大多都居住在农村,因此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证。首先,要强化人才支撑。同时,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还要加大资金投入,除了中央资金支持之外,还包括社会资金、金融资金,这样使乡村振兴能够有一个“人、财、物”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