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3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情深意长暖新春
——安徽阜南农商银行春节期间暖心服务纪实
□ 本报记者 贾丹丹 通讯员 赵金涛

图为阜南农商银行“接您回家”青年志愿者在阜阳火车站接阜南籍返乡人员回家过年。

    冬日的皖北大地,阳光普照。新春佳节期间,记者走进安徽阜南农商银行。

    从城镇到乡村,从农户到企业,从大街小巷到田间地头,一路走来,感动无处不在——

    让金融服务充满人文关怀,让温暖抵达每个人的心田,阜南农商银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扎根本土、服务百姓的大爱情怀。

    “接您回家”:情暖回乡路

    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年味越来越浓。

    这一天,由阜南县委、县政府主办,共青团阜南县委承办,阜南农商银行独家协办的2018年“接您回家”活动全面启动。

    清晨5点20分,天还未亮,阜南农商银行的15名志愿者已准备妥当,随同“接您回家”免费车队前往阜阳火车站接阜南籍返乡人员回家过年。这是“接您回家”免费班车开通的第一天,也是阜南农商银行连续第4年独家协办此项公益活动。

    随着一趟趟列车的进站,火车站广场上人头攒动。凛冽的寒风中,身披“阜南农商银行”绶带的志愿者们却汗流浃背:耐心提供咨询引导、帮忙搬起沉重的行李、搀扶年迈的老人、维护上车秩序……志愿者们的贴心服务犹如一股股暖流,时刻感动着回乡过年的父老乡亲。

    返回县城的大巴车上,回家的旅途充满了欢声笑语。

    志愿者们用相声的表演形式,向大家生动讲解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介绍了新阜南建设取得的新成就、新成果;宣讲了阜南农商银行在转型升级进程中取得的长足进步、各项便民惠民举措……一声声充满温度和力量的话语,吸引和鼓励着返乡务工人员留在家乡创业就业。

    一年又一年,阜南农商银行“接您回家”活动的志愿者带着一颗颗赤诚之心,在黎明前热情出发,在旅途中温馨服务,只为让归来的游子们离家近一些、再近一些……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阜南农商银行一直细耕地方、服务地方,始终致力于做阜南人最信赖的银行。”阜南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金强对记者说,“‘接您回家’活动还会继续,我们的爱心服务会一直做下去!”

    扶贫慰问:播撒爱的火种

    于集乡席老家村,上午10点30分,阳光洒满了一处处农家院落。

    这里是阜南农商银行定点帮扶贫困村,每年春节前夕,王金强都会带领该行党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地看望和慰问贫困群众。

    进入村子,还未走到门口,80岁的李开芳老人就迎出来。

    “年纪大了,您一个人生活,一定要照顾好身体,开开心心过年……”王金强握住老人的手,亲切询问她的饮食起居情况,并送上粮油、棉被、春联和慰问金。

    “上个月刚送的面还没吃完,肉也够,被子也暖和,咱农商行对我真亲,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农商行……”老人感激地说,布满皱纹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不远处,一条新修的水泥路,直接通向村民席志的家门口。

    路旁高高的电线杆上,一个崭新的摄像头正旋转着。

    “如果不是农商行出面多方协调,这条路修不起来!”

    “路旁的监控摄像头也是农商行帮忙安装的。”

    “去年6月,农商行捐款16万元,用于建设村里的光伏发电站。”

    ……

    在村民们一言一语的谈论中,沿着平坦的水泥路,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席志家的养殖场。

    席志,一位踏实勤恳的年轻人,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前两年,妻子患了结肠癌,孩子要上学,为了照顾家人,他只能就近打些零工,每个月入不敷出,还欠了不少钱。

    “今年的行情比较好,我养了8000只鸡,每天产蛋量5000多枚。”在“咯咯”的鸡叫声中,席志告诉记者,“我现在每天的收入在1500元左右,多亏了农商行的10万元小额扶贫贷款,给了我脱贫致富的信心!”

    “扶贫,关键是要‘扶志’,把贫困户的志气扶起来,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谈到在席老家村开展扶贫工作的最大感受时,王金强这样说。

    有责任、有担当、有智慧,才能让爱的种子生根发芽。

    离开席老家村已接近中午。

    一句句真诚的问候,一声声温馨的祝福,柔软却也充满力量,让席老家村的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来自阜南农商银行的深切关怀,也起到了“帮扶一户、助力一片、带动一村”的作用。

    走访企业:助推乡村振兴

    正午时分,“中国柳编之乡”——黄岗镇,相隔不远就有一家柳编工艺品企业。

    中国杞柳看安徽,安徽杞柳看阜南。阜南县拥有20多万亩适宜杞柳生长的河滩洼地,这为当地大力发展以柳木种植和柳编加工为代表的沿淮适应性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金条、银条,不如柳条”“南走北走,不如在家编筐打柳”“一亩柳几亩田,抓住柳编赚大钱”“编筐打篓、养家糊口”……这些都是黄岗人最常说的话。在这里,家家户户是工厂,男女老少皆编柳。

    走进阜南县永兴工艺品有限公司厂区,68岁的谢奶奶正在熟练地编制柳艺灯罩。“这里按件计工钱,一天下来收入80元到100元。这不快过年了,家里没什么事,过来干干活,多赚点钱……”谢奶奶头发花白,说话间,手中的灯罩眼看就要完工了。

    阜南农商银行黄岗支行行长张洪盘告诉记者,永兴工艺品公司是阜南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优先聘用贫困户和孤寡老人。像谢奶奶这样利用农闲时间、从事柳编生产的农户在当地非常普遍。

    “公司是在农商行的大力扶持下,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往年公司的效益通常在3000多万元,今年规模扩大了,效益应该会更好。”永兴工艺品公司总经理李永超介绍说,“柳编工艺不费力,随时随地可以生产,也很适合贫困户和一些体弱多病的老人,所以我们的员工大都是本地的农民。”

    张洪盘告诉记者,黄岗镇汇聚了几十家规模化的柳编、柳木加工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农忙之余的另一条增收途径。

    在金源柳木工艺品有限公司展厅,上万种柳编工艺品琳琅满目,俨然一座小小的“博物馆”。

    “这些年,多亏了农商行的贷款,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农商行放贷快、服务好,也特别省心,目前我们在农商行还有贷款1400万元。”金源柳木业务经理孙报对记者说,“我们引进了先进的柳编工艺品加工设备,组建了现代化的柳编工艺品生产流水线,产品远销欧美、东亚、东南亚、中东以及港澳台等32个国家和地区。”

    柳编产业是阜南农商银行重点支持和帮扶的实体产业,也是该行践行支农支小、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2017年12月19日,在阜南农商银行成立三周年的庆典上,该行与县域内的426家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意向贷款金额超过16亿元。其中,涉及柳编企业30余家,金额超过1亿元。

    尾声

    下午4点,阜南农商银行柴集支行,柜台前,仍有不少客户在排队办理业务。

    营业厅里挂着火红的灯笼,柴集支行行长孙登远正忙碌地引导客户、维持秩序。“年前这几天业务量大,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很多。”孙登远介绍说,“大家都信赖农商行,喜欢来这里办理业务……”

    在柴集支行,热心服务、尽职尽责是每一名员工的最基本素质,客户经理黄晓芬便是其中的一位。

    专业、温和、耐心,是黄晓芬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采访期间,前来咨询和办理业务的客户络绎不绝,她一次又一次地上前迎接,一次又一次热心地答疑解惑。

    孙登远告诉记者,每年春节,黄晓芬都是最后离开的一位,她以行为家,热爱农信事业,从业16年来,累计发放贷款2315笔,金额2.49亿元,不良率为0。

    采访结束时,记者准备与黄晓芬道别,转眼间,办公室里却不见她的身影。

    在孙登远的指引下,远远地,记者看到她正在营业大厅里,投入地帮助一位老人办理业务。

    这一刻,记者不由得意识到,正是因为每一名员工都默默播撒着爱的火种,阜南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才犹如冬日的阳光,持续温暖着全县百姓的心窝。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