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3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浙江衢州市柯城区农合联:“四大体系”让服务“实”起来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农合联全力推进“三位一体”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区乡两级农合联全覆盖,并以此为载体,探索建立现代农业、城乡商贸、农村金融、乡村环境等四大为农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有效促进利益联结“紧”起来、涉农资源“统”起来、合作运转“实”起来。

    政府引导  农有农治

    为了真正发挥农合联的作用,区社以主导产业、优势品牌为载体,打造横向“三位一体”示范典型,构建覆盖主要农业产业和主要涉农经营领域的横向组织体系。柯城区组建了来料加工互助会、柑橘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8大产业互助会,作为服务农民的主平台。互助会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实行统一服务、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的运作模式,提升现代农业的管理水平、农产品附加值以及全区农业品牌的影响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此外,区农合联进一步完善了区乡两级农合联组织运行机制,打造了一个服务性质公益化、服务组织体系化、服务范围全域化、服务功能多样化的为农服务“综合体”。根据会员的分布结构和农业主导产业布局,融合技术推广、农资供销、品牌营销、资金互助、融资担保等功能,组建了4个区域性“三位一体”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全区13个乡镇街道540家农合联会员单位“三农”业务全覆盖,确保在实体经营上开展合作,在为农服务上互相补充。

    以点带面  共建共享

    如何有效破解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销售、资金等一系列难题,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农合联积极寻找优势产业,推进服务链、产业链各个环节经营主体的合作制改造,打造农民“共建共享、共创共富”的利益共同体。同时,联动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农业经营体制、农村产权制度等多项改革措施,促进农合联集聚会员自有功能、承接部门职能转移、嫁接金融机构服务、吸纳企业发展服务等各类为农服务资源聚合。

    此外,区农合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以柑橘、小水果、高山蔬菜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通过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建立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户入股参与分红等多种形式,让广大农户在生产、销售、担保贷款等方面的合作更紧密,并充分挖掘柯城农业的地域特色,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区域品牌的培育与生产标准化、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生产基地建设和管理相结合,创建了“柴家”“澳林奇”等一系列知名农产品品牌。

    为了进一步凸显资源整合优势,一方面,柯城区财政出资200万元,8个行业协会出资800万元,注册成立了柯城区农合联资产经营股份有限公司。以资产公司为依托,参股投资效益前景较好的项目,把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引领成员开展实体化合作的主导力量,打造了一批如早田农业、佳农果蔬等经营一体化的行业联合社,建立了全产业链经营及利益共享机制;另一方面,区财政出资500万元,组建并运营农民合作基金,以资产经营公司作为信贷担保,着重解决“三农”发展资金哪里来的问题。

    有机衔接  共创共富

    在实际运作中,区农合联始终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放在首位,强化产业融合,促进土地、种苗、设备等生产资源高效流转、整合、共享,实现生产环节提质增效。按照“订单到户、种苗到户、技术到户、装备到户、标准到户、保险到户”的“六到户”工作内容,推动农工、农商和农旅融合,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如,通过农合联对接,衢州早田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和农户实行“公司+基地+农产品经纪人+农户”模式,以产前定心、田头定标、产品定质、市场定量,实现农商直供,仅七里乡的一个会员就带动辐射560户农民参与传统生态农业的种植和开发,将偏远山区、闲置农田种出生态绿色的高品质蔬菜直通G20,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同时,按照“品牌共享、营销共享、信息共享、检测共享、仓储共享、物流共享”的“六共享”工作内容,针对农产品交易战线长、时效短、环节多、成本高的现状,发展订单式供销模式。通过搭建农民与市民直销平台、农旅互销平台、餐饮直通平台、网商互联平台,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拉近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实现农产品快速流通。在农合联的框架上,多方销售企业抱团合作,培育品牌优势,扩大了出口规模。柯城区柴家柑橘专业合作社依托“衢州椪柑”这一公共品牌,统一收购标准、贴牌贩销,仅2016年就实现向外出口柑橘1.8万吨,成交金额达1280万美元,消化劳动力10万人以上。2017年,衢州柑橘的20%成功出口菲律宾、马来西亚和中东地区。

    此外,区农合联不断建立健全信用互联、资金互助、风险互担、需求互帮、利息互补、利率互惠的“六相互”机制,力求信用合作在农业主导产业实现全覆盖。在操作中,实行公司担保封闭、会员联保封闭、互助会收益封闭的运行模式。既加强了放贷资金的使用监管,又保障了财政入股资金的安全性。2015年至2017年底,累计向会员发放贷款余额为5.6亿元,带动540余家专业合作和龙头企业发展生产,基本满足了农业主体对资金的需求。

(柯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