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滴水成冰的隆冬时节,总有一个节日会让我们唇齿生香——腊八。因为腊八喝粥的习俗由来已久,在这一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香甜软糯的腊八粥,身心都透着熨帖和温暖。
每年的这一天,母亲都会早早起床给我们熬制腊八粥。她用簸箕将红小豆筛选出来淘洗干净,放到大火上煮,待到煮得差不多了,依次放入糯米、薏仁、紫薯,等香味出来,转至小火,再放上葡萄干和红枣,慢慢熬制,听锅盖被热气顶起发出“噗噗”的声音。待到粥成,我们一骨碌地爬出被窝,盛上一碗,顿时浓香四溢,口舌生津。
喝粥的时候,母亲总乐呵呵地笑着说,一碗香,二碗暖,三碗吉祥。陆游有诗云:“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诗人从一碗粥里感受到清新的春的气息。只上过小学的母亲自然不懂诗里的意思,更没有诗人的情思,她有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朴素的愿望,唯愿我们吃穿不愁,一切都好。
后来,煮腊八粥的食材越来越丰富,超市粮店里也都有了腊八米,直接将红枣、糯米、桂圆、红豆、核桃仁等混合在一起。但每逢腊八,母亲还是固执地自己配置食材,她说粥全然不是将材料一股脑扔进锅里的事,什么时候放什么,该是什么火候,都有学问,这样熬出的粥才好喝,才入味。我也乐得看她在厨房里忙前忙后,乐呵呵地享受其中的过程。
再后来,我求学成家,也自己熬腊八粥,却总做不出母亲的味道来。我忽然明白,一锅好粥,必得用心,从淘洗开始,到大火转文火的过程,少不了几次三番的精心照看,你只得素面净手,守在灶边,耐着性子,于奶白色的水汽蒸腾中,轻轻搅和,思量什么时候该加佐料,该加多少,待到时光也慢慢软化,变得黏稠。
一碗粥里,蕴含着烟火红尘的香气。生活,是一餐一餐用心做出来的;滋味,是一点一点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