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2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三产联动 广安松针走上“复兴之路”

□ 袁秀娟

    四川广安松针作为当地品牌茶叶,在上世纪90年代曾辉煌一时,产品热销全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逐渐没落。如何保住传统招牌、振兴地方品牌?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高度重视,全力出击。

市场鱼龙混杂

昔日名茶走向衰落

    1月25日,站在前锋区光辉乡高岭村的茶园基地里,漫山茶树尽收眼底。“3月采茶季到来时,这里将是一片繁忙景象。”光辉乡副乡长、高岭村第一书记刘亮说。说起广安松针的荣誉,刘亮如数家珍:1994年获四川省优质农产品“甘露杯”奖,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7年获中国茶叶学会“中茶杯”优质名茶奖和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2000年获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坐落于华蓥山脉的光辉乡、龙滩镇一带,就有绵延数公里的老茶园,号称“万亩生态茶园”。78岁的高岭村村民郭茂贤至今仍记得当时的采茶场景。“整个山头都是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茶。”时任村小教师的他,经常在农忙时带领学生采茶。

    然而,当时村民采茶都是为了自己饮用,根本没有形成产业。2000年,广安松针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广安松针迎来短暂的辉煌。2001年至2006年间,广安松针远销广州、哈尔滨等地,产品一度供不应求,在采茶高峰期,每天上班的采茶工人有上千人。可是好景不长,由于经济原因,该公司在2006年10月突然被查封抵债,广安松针开始走下坡路。

    2009年,广安区退休干部田培泉听闻广安松针的状况后,感到十分惋惜,他决定将这块招牌保留下来。2010年,田培泉在龙滩镇成立了广安龙滩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租下茶园500余亩。由于资金缺乏、管理不善等原因,公司始终没把茶叶品牌做起来。

    更让田培泉痛心的是,茶叶市场混乱无序。“‘广安松针’含有地域名称,只能由政府主导注册,获注后方可授权公司生产。”田培泉说,当时全市使用“广安松针”这一名称的茶叶经销商有30余家,而这些公司的茶叶产地、生产技术标准等都不相同。

    2016年,广安龙滩茶叶开发有限公司被市工商局吊销营业执照,昔日辉煌的广安松针逐渐没落。

三产联动发展

振兴广安松针品牌

    2016年下半年,前锋区精准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如何带领村民走完脱贫“最后一公里”,且确保脱贫不返贫,成为摆在前锋区决策者面前的难题。2017年3月,经过多方考察,前锋区成立广安千佛茶业有限公司,总部设在高岭村,同年办公楼、加工厂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按照“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三产联动的发展思路,公司先后整合7个村的老茶园,对茶树更新复壮、进行技术改良,打造了一个占地2000余亩的原生态茶园。

    “目前,广安挂名‘广安松针’的茶叶经销商多达13家,市场混乱是阻碍品牌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广安千佛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涛表示,为避免重蹈覆辙,公司成立之初便以“三叶寨”为商标通过了前锋区农业局注册认证,成为广安唯一一家获得认证的广安松针茶叶品牌。

    2017年9月,第一批茶叶进入采摘阶段,20余名工人在加工厂里忙碌,白守翠是其中一员。“以前都是自采自炒,现在公司对我们进行了技术培训,制作的茶叶更加香醇,品质更好。”白守翠说,茶叶加工首先要经过摊青、炒青、包揉、烘干等10道初制工序,再经过投料、风选、摊凉、装箱等9道精致工序。虽然有时要忙到凌晨3点,但1个月2000元的收入让白守翠忘记了辛苦。

    茶叶出厂后,获得了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的检验认证,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肯定。在该公司的广安松针茶叶旗舰店内,一盒品质好的松针茶叶售价可达1800余元。“截至目前,公司的销售额已超过30万元,我们还与广安区和前锋区10余家茶楼签订了合作协议。”李涛说,公司目前正与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洽谈,努力拓宽销售渠道。

    “今年3月,我们打算在高岭村举办采茶节,让游客体验采茶乐趣、了解茶叶制作工艺。”李涛指出,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要振兴广安松针品牌,通过发展品牌经济推进品牌兴市,努力将其打造成广安的一张名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