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2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勇担使命 践行普惠金融责任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金融方针政策
□ 马春耀 路兴远

    2017年,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金融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强化问题导向,着力打基础、补短板、创优势。

    2017年,河南省农信社存贷款增长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跃居全国农信系统首位,县级农信社组建农商银行任务总体完成,各项工作呈现新局面、新面貌、新气象。

    准确定位 / 推动改革

    河南省农信社围绕建立现代银行制度的目标,坚持改制不改向、改名不改姓,统筹协调推进,改革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2017年,河南省农信系统县级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银行任务总体完成,全省农信社139家法人机构中,98家已挂牌开业和获批筹建,31家正履行筹建程序,10家已经达到组建标准。同时,省辖市城区农信社整合组建市级农商银行工作扎实推进,洛阳、驻马店、许昌、濮阳、周口等5个市已经完成组建,平顶山、南阳、信阳等12个市已达到组建标准,正在履行筹建程序。

    河南省农信社积极推进经营机制转换,努力培育标杆银行。新郑、济源两家农商银行被中国银监会评为全国标杆银行,新密、中牟、兰考、洛阳、安阳商都、台前、卢氏、驻马店等8家农商银行被河南银监局评为全省标杆银行。

    精准发力 / 助推脱贫

    河南省联社通过推广“兰考经验”“卢氏模式”,加大扶贫贷款投放力度。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农信社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扶贫贷款13.73万户、余额252.82亿元,惠及贫困人口90.67万人。

    河南省联社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力度,要求各级行社深入贫困户走访调查,做好评级授信,逐户建立扶贫档案,有针对性地提供信贷产品,有效满足贫困户的资金需求。一年来,各级行社投放扶贫小额贷款13.49万户、余额81.29亿元,帮扶贫困人口39.22万人;扶贫小额贷款余额在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占比73%。

    河南省联社发挥产业扶贫的带动作用,与当地扶贫办沟通衔接,加大对签订有带贫协议的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给予一定利率优惠,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截至2017年末,全省农信社发放产业扶贫贷款2394户、余额171.53亿元,帮扶贫困人口51.45万人。

    推进普惠 / 聚焦民生

    河南省农信社持续推进“三大工程”建设,参与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渗透率;加快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建设步伐,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2017年末,全省农信社城乡自助设备存量达9124台,设立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14189个,惠农支付服务点11357个,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达76.25%。

    2017年,河南省联社先后与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省畜牧局、中国移动、交通银行等单位实现业务合作,成功取得2017年省级政府非税收入代理资格、宅基地复垦券交易收益资金管理等资格,服务领域逐步扩大,服务基层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河南省联社主动推进互联网金融平台建设,畅通与支付宝、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的渠道联结,清算业务量居全国农信系统首位。

    严管信贷 / 防范风险

    河南省联社深入开展信贷质量提升工程,出台相关意见,强化信贷管理的责任意识、刚性约束和纪律要求;加强到期贷款收回率、新增不良贷款率指标的动态监测,严格问责措施,信贷资产质量逐步好转。

    在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方面,河南省联社本着“先纪后法”的原则,清收内部员工自贷、担保等形成的不良贷款,有效降低了不良贷款的总量和占比。

    2017年,河南省联社紧盯风险高发区域,扎实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案件风险排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规范经营,坚持把安全保卫工作抓在日常、严在平常,维护了大局稳定。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