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1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机遇赢得新发展 新时代实现新作为

□ 广东肇庆端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卢贤聪

  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大对未来五年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对金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必将对银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农商银行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的新部署,充分认清形势,强化责任担当,推动改革发展,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

  把握宏观走势

  看清新变化  抓住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传递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中国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不会动摇,中国改革的步伐将坚定向前、不会放慢。随着我国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增长动力持续增强、经济结构将不断优化,为农商银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产业优化升级拓展新的金融市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随着传统行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形成与成长,银行目标客户群体不断扩大。在增大信贷需求之外,新兴产业对于商业咨询、资产管理服务等领域也有较大需求。

    消费扩张升级催生新的服务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以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为主要标志,消费金融已成为金融服务的新重点。

    系列战略实施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的决策部署,都为农商银行提供了大展拳脚的平台。

    认清行业趋势

    适应新常态  应对新挑战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可能加速风险暴露,增加银行风险管控难度,同时,伴随金融监管更加严格、网络金融加快发展,国内银行业的经营趋势也将出现变化和调整。

    金融监管趋严必将加大资本约束压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由于金融监管更加严格,银行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管理面临严峻考验,同时,监管“高压”抬高了资金价格水平,加大了银行资本补充的压力,影响了银行的盈利能力。

    网络金融发展已经影响传统业务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加快发展,以网络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以小贷、P2P和众筹为代表的网络融资模式,对支付、融资等传统业务形成挑战;以代理基金、余额理财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流了银行业的存款。同时,部分机构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违规开展业务甚至大肆非法集资,扰乱了整个金融市场秩序。

    经济下行压力正在冲击银行经营模式。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随之而来的是信贷需求萎缩,优质资产难求,冲击了商业银行重点依靠信贷的经营模式,原先规模速度型发展方式已经落后。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等政策实行,传统的融资经营盈利模式受到较大冲击。

    顺应发展大势  

    踏上新征程  实现新作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农商银行必须立足实际,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核心任务。

    在“实”字上体现担当。当前农商银行组建工作和加快自身发展,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体党员干部的担当必须经受考验。既要有干实事、求实效的自觉,又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用业绩说话,以实际行动不折不扣地把省联社党委和上级监管部门的要求落实到位,“耕好我们经营管理的一亩三分田”,就是农商银行全体党员干部最大的担当。

    注重“调”字促转型。调结构和促转型并举,主动摒弃“规模冲动”和“速度情结”,努力走资本节约、创新驱动、内涵增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肇庆市经济支柱产业偏向产业链下游和价值链低端,过于依赖金属加工、建材陶瓷、房地产等产业。但从目前看,金属加工、水泥、陶瓷产业的不少企业处于产量严重减产甚至半关闭状态。针对这一问题,农商银行应对接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绿色环保及新能源产业、新兴服务业等有重大影响和示范引导作用的行业的支持力度,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应严格限制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不再向污染治理不达标、产能过剩等行业企业投放贷款,保证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同时,保持对相关行业的审慎投放,对房地产贷款总体上要保持审慎介入。

    抓住“农”字下功夫。积极策应“乡村振兴战略”,在支持“三农”发展上下功夫。顺应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广东农信“鲜特汇”、肇庆供销“菜篮子服务快线”平台相融合,打造“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消费”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支持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应积极开展“村财通”业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继续推进农村原有“三资”管理系统的建设,有效防止农村集体“三资”的流失,确保集体资金安全和村民合法权益。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围绕“惠”字做文章。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重点,做好普惠金融文章。从肇庆市的情况看,融资需求大与信贷约束严、企业管理粗放与银行审慎放贷、有效抵押物与银行防风险等矛盾依然突出,导致“融资难”“融资贵”。要不断深化贷款管理制度改革,加大产品与服务创新力度,精准服务地方企业尤其是地方中小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下调相关行业评级标准,设置更为合理的信贷准入门槛。应开展多样化担保贷款,进一步解决企业因缺乏有效足值抵质押物而导致融资难的问题。需加强与政府就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合作力度,共同努力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突出“严”字防风险。坚决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要求,严格落实管控措施。严把客户准入关、大额贷款平行作业关和审查审批关,注重借款人是否有偿还本息的意愿和能力,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信贷业务。要加强不良贷款管理,狠抓不良贷款处置,继续推动一户一策、重点化解、逐户突破、逐户解决、稳步推进压降计划。应坚持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牢固树立审慎、合规经营理念,抓好新增贷款管理,切实防范不良贷款“前清后冒”。需强化人员管理,继续把党风、政风、行风、作风建设放在首位,筑牢思想和制度防线,有效防范风险。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