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村信用社积极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金融服务重心下沉”总要求,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市场定位,坚持守土有责、做小做散,不断下沉服务重心,在践行普惠金融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广西农信社以占当地银行业22%的资金实力,发放了99%以上的扶贫小额信贷、63.81%的农户贷款、60%以上的扶贫龙头企业贷款、约50%的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
下沉服务
扛起支农支小“半壁江山”
广西农信社深入推进服务机制建设,确保提供负责任、可持续的“三农”金融服务。各县级农信社按照《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要求,设立或正筹建“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部分县级农信社的董(理)事长、监事长和行长(主任)在任职期间,作出了坚持“三农”市场定位、建立“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加强“三农”金融服务的书面承诺。
同时,广西农信社按照涉农信贷“持续增长”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三个不低于”工作目标,单列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制定支农支小金融服务工作方案,强化工作措施,细化考核办法,形成了相对持续、稳健的支农支小导向机制,逐步发展成为信贷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的主渠道。
此外,广西农信社因企、因人推出金融服务产品,相继推出了“安心贷”(库区移民补助权利质押贷款)、“安居贷”(农村自建房按揭贷款)、“致富贷”(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以及“金香蕉”“金芒果”“边民贷”等特色农业信贷产品;还推出具有预借现金、转账、消费等功能的“易农宝”“易商宝”“易臻宝”等“易”系列信用卡,对公职人员、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最高20万元的循环授信额度;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达99.28%,涉农、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持续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广西“三农”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下沉服务
让“家庭银行”走进千家万户
围绕解决“三农”小微金融需求大、融资难,城乡差距大、普惠难的“两大两难”问题,广西农信社持续强化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目前,广西农信社业务范围覆盖全国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农信系统8万多个营业网点。客户依托营业网点柜面、自助设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支付结算工具办理各类系统内和跨系统的支付结算业务,资金实时、实时清算,支付清算网络覆盖面达100%。
广西农信社坚持打造当地最大普惠金融体系,建成了当地最大、也是唯一实现省(区)—市—县—乡—村(街道)全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构建了营业网点、金融服务便民点、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六位一体”服务渠道。目前,广西农信社在农村地区布设营业网点2041个,占比85.86%,全区金融便民点13714个,累计布放ATM、CRS、BSM等各类自助设备8149台,实现“足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
同时,广西农信社还推出了适合市场需求的含公交、地铁、出租、校园等功能在内的市民“一卡通”等29种电子产品;开发利农商城,助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成为“党旗领航·电商扶贫”2017行动计划指定扶贫网购平台之一;推出67项惠民措施,下调小额农贷利率,每年为农户节约利息10亿元;创建4个信用县、320个信用乡(镇)、4144个信用村,为1100多万农户免费开立近40个项目的各种惠农补贴账户,实现各项惠农补贴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
下沉服务
精准扶贫“贷”来好日子
自治区联社建立金融扶贫工作考核制度,逐级分解扶贫小额贷款投放计划,按日、周、月监测扶贫小额贷款投放进度,按季通报投放情况。各县级农信社加大加快信贷投放,支持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有贷款意愿、有收入保障、信用观念好、遵纪守法,并参与扶贫产业开发或自主选择了相关较好的小型生产经营项目的贫困户发展生产。针对部分贫困户没有自身发展项目,自治区农信联社会同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等部门,首创由贫困户“承贷”,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或龙头企业等委托经营主体“用贷”,贫困户“分红”的扶贫新模式,解决了部分扶贫小额贷款资金的出路问题,这部分贫困户同样可以利用扶贫小额贷款实现增收致富。截至2017年10月末,全区农信社已向4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05.85亿元,其中,自主经营户数22万户,金额92.58亿元,金额占比44.97%;小额扶贫贷款发放额占全区金融机构的99%以上,在54个贫困县贷款发放量、贫困户信用建档覆盖面、贫困户贷款发放量、贫困户贷款户数等金融扶贫工作,均取得了全区第一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