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用真心和热血谱写动人篇章 赋予供销合作社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代表发言

岳正宴
张卫东
邹 宁
黄品清
郭传忠

    在15日举行的全国供销合作社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四川省绵阳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岳正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供销合作社主任黄品清、黑龙江省五常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张卫东、安徽省肥西县官亭供销合作社主任郭传忠、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邹宁5位同志,介绍了自身和所在集体在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进程中的先进事迹,生动展现了供销合作社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深刻诠释了供销合作社不忘初心、一心为农的优良传统。

拥抱新时代   建设新供销

□  四川省绵阳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岳正宴

    今天,我作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工作者代表作典型发言,深感荣耀。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发〔2015〕11号文件出台以来,我们紧紧抓住综合改革机遇,始终坚持为农、务农、姓农,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分类指导,走出了一条具有绵阳特色的跨越发展之路。

    一、乘势而为,大力推进基层服务组织建设

    曾有一段时间,四川省绵阳市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覆盖率不到20%,服务功能单一,农民认可度不高。按照中发〔2015〕11号文件“在没有基层社的地区加快经营服务网点建设”的要求,我们借船出海,通过建设农业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这两个组织载体,快速构建基层服务组织。

    2016年初,争取市政府支持,整合民政、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资源,建成全省第一家农业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组建供销、农业、林业等6大行业联盟,成员涵盖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5000多家。目前,全市9个区县都成立分中心,实现了全覆盖。

    2017年6月,按照“政府授权、购买服务,供销主办、企业运作”的办法,建成市、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10个、乡(镇)服务站277个、村信息收集点3370个,形成了市县一体、上下贯通、功能齐全、规范有序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运行半年来交易鉴证突破10亿元。

    在此基础上,我们紧紧依托农业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采取股权投入、联合合作等方式,新建、改造基层社257个、农村综合服务社724个,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843个,发展行业协会273个,孵化培育农业社会扶贫组织35个;全市供销合作社服务网点由5年前的2000多个增加到9630个,实现了基层组织和经营服务网点市域全覆盖,夯实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组织基础。

    二、开拓创新,探索为农服务新模式

    针对绵阳山地多、丘陵多、小农户多的实际,我们以“市场不愿干、农民干不了、政府最关切、农民最期盼”的服务领域为切入点,从大处着想、从小处着手,形成了“四小服务新模式”。

    一是托管服务带小农。通过线上网络和线下网点融合互动,以农机、农资、科技、资金、信息为重点,开展土地托管服务20万亩,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发展带动小农10万余户,占全市小农户的15%,年均销售特色农产品8亿元,人均增收800元。

    二是技术服务开小灶。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移动研发“农当家”为农服务信息网,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免费提供项目发布、产业升级、技术培训、农业金融、综合信息等“一站式”共享服务,宣传推广各类招商项目120余个,金额近8亿元;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华农讲堂”300余期,培训人员2万余人。

    三是融资服务借小钱。成立资金互助协会、资金互助社和资金互助社联合社16家,注册资本2200余万元,吸纳社员1800余户,累计发放借款3600余万元。扶持米枣、麦冬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户均增收近1万元。

    四是贴心服务办小事。以帮助记账理财为重点,组建记账理财服务中心,为87个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代理记账、纳税申报、项目咨询等系列服务,理财金额近1000万元。

    三、补齐短板,重新组建社有企业

    绵阳供销合作社上一轮改制后,市县两级就没有了社有企业。对于重新发展社有企业,有的信心不足,有的认为没有必要。按照中发〔2015〕11号文件“构建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的要求,市社勇敢迈出第一步,率先组建市属企业。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化解政策性财务挂账、解决改制遗留问题收回社有资产,并广泛吸纳社会资本,聚集本金1.5亿元。

    为了从体制上理顺社企关系,市社和9个县级社全部成立了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社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以管资本为主,健全社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严格实行社企分开。

    为了高起点办好社有企业,我们科学布局经营服务领域,着力举办土地托管、产权交易、资金互助、记账理财等为农服务企业,并牢牢把握控制权,贯彻供销合作社政策意图;同时实行开放办社,采取相对控股或参股的方式,撬动社会资金,举办电商、物流等新型企业。目前,全市发展社有企业59家,年销售收入31.4亿元,实现利润2.3亿元,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

    四、扛起责任,积极助推脱贫攻坚

    参与实施精准扶贫,是供销合作社的光荣使命,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把深化综合改革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探索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依托农业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吸纳、培育的社有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农业社会扶贫组织,在全市87个贫困村发展藤椒、猕猴桃、稻鸭共生等产业基地5.3万亩,带动6000余户1.7万贫困人口脱贫,占当年全市脱贫人口的54%。通过资金互助协会,为贫困户发放无息小额借款400余万元,支持发展藤椒、甜橙、泥鳅等特色产业,户均增收1.4万元。2017年2月4日,汪洋副总理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四川省绵阳市社会组织扶贫有关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肯定绵阳经验,要求“宣传推广,完善提高”。

    “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我们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着眼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供销合作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不忘为农初心  助力乡村振兴

□  黑龙江省五常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张卫东

    我叫张卫东,至今已在供销合作社系统工作了32个年头。2014年我担任黑龙江省五常市社主任以来,带领系统干部职工紧紧抓住贯彻落实中发〔2015〕11号文件精神和总社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大好机遇,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积极推进综合改革,抓基层,夯基础,兴产业,强服务,五常市供销合作社呈现出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经营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为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201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综合实力十强县级社之首,2017年被总社评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一、夯实基层,编织网络,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

    针对五常市供销合作社之前的基层网点存在盲区、经营萎缩、功能弱化等问题,将基层组织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加大力度多种举措推进,筑牢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

    一是恢复与共建并举,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学习借鉴河北、山东等地经验,采取多种办法恢复重建基层社,实现了25个乡镇的基层社全覆盖。同时,推动基层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自下而上成立了25个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五常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供销合作社的合作经济组织属性得到有效加强,与农民联系更为紧密。

    二是推进基层社改造,提升供销合作社形象。2014年以来,对沙河子等7个基层社经营门市进行改造,改造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增加营业面积1500平方米,固定资产增值360多万元。改造后的基层社全部统一规范悬挂供销合作社标识,店内装修统一规划、宽敞明亮,打造了全新的基层社网络,树立起供销合作社品牌。

    三是加快经营业态升级,打造事业发展新引擎。小山子基层社实施招商引资,对原轻工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了1400平方米、当地规模最大的“嘉华生活超市”。沙河子基层社创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衣世界”大型服装超市。通过经营业态创新,在提升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增强了综合经济实力,小山子基层社2016年被总社评为“基层社标杆社”。

    二、立足农业,延伸产业,开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

    五常是农业大市,耕地面积440万亩。五常市供销合作社立足五常农业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开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围绕“两减一增”做好产前农资供应服务。与省社倍丰集团合作建立了农资配送中心,通过20多个乡镇农资超市、40多个农资门市部、300多个农资农家店,大力开展农资连锁配送工作。适应打造优质“五常大米”的需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进技物结合,注重倍丰复合肥、有机肥等高效肥的试验和推广,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目前,供销合作社农资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主渠道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是围绕“提质增效”做好产中系列服务。与省社倍丰集团、农技推广中心等单位合作,以基层社、庄稼医院为载体开展农技培训、专家咨询和田间地头指导等服务。依托系统领办的17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土地托管和机耕服务,提升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建立了5000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加快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带动农业生产向集约化、科学化、品牌化发展。

    三是围绕“产业融合”做好产后加工销售服务。打造供销合作社品牌的“五常大米”是几代五常供销合作社人的梦想。2015年10月,由哈尔滨市社、五常市社和小山子基层社共同出资,组建五常供销合作米业有限公司。经过两年多的运作,扩建了厂区厂房,建设了仓储设施,更新了大米生产线,注册了“供销粮田”“干抱碗儿”“大丰收”三个商标,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和销售市场,大米销售到20多个省份,年销售1.1万吨,扭转了五常市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薄弱局面,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向社员二次返利,使农户享受到更多附加值收益。2016年,供销合作米业有限公司被总社评定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三、拓展领域,便民惠农,提升为农综合服务水平

    五常市供销合作社始终把为农服务放在首位,瞄准新兴业务,努力加快服务领域拓展和服务水平提升。

    一是开展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创建了4个乡镇级社区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和50个村级为农综合服务社,为城乡居民提供商品销售、农技培训、文体休闲等综合服务,满足农民多样化生活需求。

    二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服务。与省社惠丰金源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建立297个电子商务网点。成立了五常市凤凰山供销合作有限公司,建立了“供销臻品名优土特产”体验店,并积极与总社“供销e家”、省社“惠丰通村网”及哈尔滨市社“网上供销社”对接,努力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

    三是试点开展农村金融服务。与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在基层社和村网点建立了25家金融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小额取款、转账、缴费等普惠金融服务。

    四是拓展养老服务。创建山河供销合作社老年公寓,开创了供销合作社介入托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我将倍加努力,带领五常市供销合作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断培育“三农”发展新动力,奋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争做改革先锋  勇立“三农”潮头

□  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邹  宁

    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是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在原省农资总公司基础上改制成立的控股企业。近年来,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农户为中心、以作物为导向,扎实推进农资农技服务转型升级,努力成为全国领先的农业综合服务商。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利润1.5亿元,位列全国服务业500强。

    一、坚持制度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发展活力

    围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向,不断推进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是完善法人治理。在保持供销合作社实际控制基础上,引入战略投资者,放开骨干员工持股,形成省社、员工、社会投资者各占47%、31%和22%的股权结构,既维持了利益均衡,又充分调动了各方积极性。改制八年来,省社权益增长了3倍。

    二是激活内生动力。实施“事业合伙人”“事业创始人”计划,搭建员工创业创新平台,在38家控股子公司实现员工持股计划,占控股子公司总数的56%,实现员工与公司利益捆绑。

    三是加强预算管理。将全面预算管理落实到经营管理的所有环节、岗位、时段,各项财务指标得到持续优化。2017年,在经营规模增长超过20%的情况下,利息费用同比下降约30%。

    四是实施企业资源计划。引入ERP管理系统,对下属单位全部实行采购、财务、资金、人力资源政策、审计统一管理,全程网上监管,提高管理效率,严控经营风险,信息化管理程度处于全行业领先地位。

    二、坚持渠道下沉,建设现代经营服务网络

    加快构建直面终端、扁平化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推进经营网络转型升级。

    一是优化商业模式。建立“总部统一采购、网络深度分销”商业模式,直接面向终端门店和种植大户销售,降低了约10%的流通服务成本,提高了网络运转效率,保障了产品质量。

    二是推进网络建设。在13个主要农业和农资消费大省建立了4个大型仓储中心、67家配送中心、23万平方米仓储物流设施,服务终端门店近2万家、农户超200万户,服务区域实现24小时内产品送达。正在规划建设投资超7亿元的华南、西南地区最大的农资物流中心。

    三是加强资源掌控。与国内外顶级厂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扩大绿色环保农资供应比例,拓展种子、种苗、灌溉设备经营,形成完备的产品线。2017年销售化肥超200万吨、农药15亿元,中高端肥料、农药分别占广东市场的35%和45%。

    三、坚持技物结合,打造现代农技服务品牌

    以技术服务、绿色环保为先导,不断强化农技服务能力,引导农户科学种植、降本增效。

    一是夯实农技服务基础。建立起400多人的农技服务队伍,农学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9%,年均开展种植试验示范活动1.7万场次,基层农技推广会超3000场,超50万农户受益。

    二是树立农技服务品牌。在全国重要作物区建立40多个特色作物种植示范基地,编制覆盖金柚、水稻、葡萄等40多种作物的千余套种植解决方案,成功打造出“天禾好作物”农技服务品牌。

    三是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连续5年承接世界银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在广东江门等地累计实施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30多万亩,通过提高植保效率,亩均降低农药施用量65%、增产水稻10%、提高农户收入250元以上。

    四、坚持合作共赢,不断做大企业规模优势

    多种形式与供销合作社系统内外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努力建设上下贯通、有效对接的现代经营服务体系。

    一是推进省内系统合作。与省内全部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实现业务或产权合作,合资组建子公司17个,吸收市县社有资本1500万元,将全省系统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省内市场份额提升近15%。

    二是打造跨省合作平台。2016年3月,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共同出资1亿元组建广西供销农资有限公司,构建覆盖广西全区、运转高效、扎根基层的省级经营服务网络。成立一年多来,销售、利润分别超7亿元和2000万元,均实现翻番。

    三是深化与系统外合作。重组省农科院蔬菜种业和植保经营单位,打造华南地区种业、植保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中国柑橘研究所合作,在广东建设柑橘无毒苗生产基地,探索破解柑橘黄龙病难题,投产后年均可供应无毒苗200万株,满足10万亩以上柑橘的种苗需求。

    五、坚持文化引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狠抓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激励员工奋斗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强党的建设。修订公司章程,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充分发挥公司党委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二是培育典型带动。先后培育出“天禾时代工匠”“天禾追梦者”等先进典型,评选出6个实践创新团队、57名先进党员、65名“感动天禾”人物,彰显勇担责任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员工贡献榜样力量。

    三是激励人才创造。构建管理、技术人才晋升“双通道”,鼓励人才内部合理流动,年培训超过3000人次,加速培养独当一面的专业人才,让每位员工都有机会体现价值、人生出彩。


双线运行  增强服务“三农”实力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黄品清

    中发〔2015〕11号文件出台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供销合作社先后被确定为广西唯一整市推进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构建双线运行机制专项试点单位。3年多来,在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和上级社指导帮助下,我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锐意改革闯新路,励精图治谋发展,初步构建起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并通过实施资源整合提升为农服务实力,实现了供销合作社面貌新改变、发展新跨越。2017年,全市供销合作社销售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比改革前增长了70%和58%。

    一、完善组织体系,构建双线运行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由于历史原因,贵港市下辖3个行政区没有县级社,空白面达60%。综合改革启动后,我们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编制部门支持,在3个行政区成立办事处,作为市社派出机构,履行县级社工作职能,解决了长期想解决却解决不了的难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市县乡三级理、监事会机构,配足配强领导班子,基层社理、监事会机构健全率达95%。先后从县、乡两级政府选调9名年轻公务员到市社机关,公开招聘45名大专以上学历年轻人进入基层社,为供销合作社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筹资400万元设立供销合作社合作发展基金,解决基层社建设和改革任务资金筹集难、发展乏力问题。

    按照中发〔2015〕11号文件要求,推进社有企业并购重组,理顺联合社与社有企业关系。为解决企业空转和决策偏离、资产流失等问题,市社率先整合10家社有企业组建供销集团,5个区县全部建立社有资产管理公司,社有企业治理逐步规范,发展活力和为农服务实力得到增强。2017年,市供销集团实现销售额1.2亿元、利润1419万元,分别比整合前增长100%、58%。各级联合社通过实施“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加强社有资产监管,确保资产保值增值。通过争取政府支持,分批划拨2600多万元解决职工欠缴的养老保险费,支持企业快速发展。

    为了在体制上激发内生动力,大胆创新绩效管理。在市社机关,对政府颁发的绩效奖金进行二次分配。在企业和基层社,将各种任务指标化,市社抓督查考核,定期公布红黑榜,年终绩效考核与工资挂钩。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责任,增强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创建新型主体,拓宽服务领域,实现共享共赢

    利用组织优势,跨区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市社惠农服务公司联合港北区资产管理公司,分别与种植、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为农服务中心,为辖区内2万多农户、8万亩土地提供机耕、育秧、插秧、统防统治、收割、烘干、购销、种子培育、农技咨询等社会化服务。2017年,全市累计发展新型农业服务主体15家,为当地种田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提供百香果种苗、水稻种子供应、蔬菜病虫害防治、农资供应等服务,服务面积15万亩,实施土地托管5万多亩,同比增长322%,成为农业社会服务的生力军。

    整合系统内外资源,充分利用5个县级综合服务中心、22个乡镇综合服务站、40个村级综合服务社的组织优势,打造为农服务综合平台。联合农业、水产、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力量,积极开展农技培训。与快递公司合作,把乡镇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网点打造成为农村物流中转站,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与建行、农行合作,拓展农村助农金融服务网点,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办理金融业务。承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保险服务,覆盖3区辐射全市,成为农村保险服务新生骨干力量。

    顺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深刻变革的新趋势,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市级电子商务平台,组建县级社电子商务公司 5家、村镇电子商务服务站28家,统一对接总社“供销e家”。2017年,推进百香果、富硒大米等25种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全年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1.04亿元,比上年增长51%。

    三、盘活社有资产,夯实基础平台,增强综合实力

    综合改革过程中,贵港市党委、政府在落实为农服务项目用地、保护社有资产合法权益等方面,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为供销合作社盘活资产、增强实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按照开发不卖地、开放谋发展的要求,积极盘活基层社资产,防止基层社一卖了之。港南区桥圩基层社通过盘活39亩土地,建成综合超市、加油站、建材城、步行街、板材加工厂,为农服务功能得到大幅提升。目前,三个市辖区21个乡镇基层社经营面积达17万平方米,比改革前增长78%,资产增值1到5倍不等,汇总收入翻了3番,所办综合超市实现全覆盖,成为农村购物的亮丽风景。

    按照守住价格底线、确保利益实现的要求,积极盘活城区土地房屋等资产。利用城区黄金地段区位优势,推进建设贵港市日用品配送中心等4个项目,建成后供销合作社新增完全产权商用物业达5万平方米以上,形成支撑持续发展的新平台。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涵盖农资、日用品配送、零售、住宿餐饮、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等领域的项目73个,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记为农服务宗旨,始终做到为农、务农、姓农,继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争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改造升级站稳脚  拓展服务谋发展

□  安徽省肥西县官亭供销合作社主任  郭传忠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安徽省肥西县官亭供销合作社业务萎缩,经营停滞。我2002年担任官亭供销合作社主任以来,带领全社干部职工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供销合作社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到2017年,资产总额达到9800万元,实现年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利润80多万元,官亭供销合作社由一个濒临倒闭的基层社发展成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基层社标杆社”、全省“十佳基层社”。

    一、大力推进基层社改造,提升农村流通服务水平

    我们按照中发〔2015〕11号文件的要求,积极推进基层社改造,创新经营业态,构建流通网络,巩固供销合作社农村流通主渠道地位。

    一是积极整合盘活资产。紧抓新农村建设和官亭城镇规划改造的契机,以唯一存量资产——19亩土地为突破口,引入社会资源进行开发盘活。在开发中,供销合作社获得了7000多平方米的商业用房,其中沿街门面房1700多平方米,为下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加快打造网络龙头。利用开发所得的商业用房,建设了集商贸、住宅、农贸市场为一体的“供销商城”,进一步壮大了供销合作社经济实力。在此基础上,2014年建成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的综合超市,成为当地规模最大、业态最新、产品最全的中心超市。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经营网点。以乡镇中心超市为龙头,积极发展村级直营店和连锁加盟店,提高商品配送率,为农民提供物美价廉的日用消费品。截至目前,已发展农家店8家,服务覆盖全镇大部分村。

    二、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助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供销合作社立足农村,全部的价值体现在为“三农”服务中。为此,我们因地制宜,先后领办了蚕桑养殖、苗木花卉种植、瓜蒌种植、吉新蚕茧等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户增收致富,助推农业提质增效。

    一是推动规模化种养。2016年,官亭供销合作社创办了肥西县国翠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从官亭村流转500亩土地,进行苗木花卉种植、水产养殖、家禽养殖等,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目前入社社员120多户,户均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二是推动产业化经营。立足当地蚕桑产业优势,把蚕农组织起来联合创办了肥西吉新蚕桑专业合作社,在为社员开展蚕桑生产、技术指导、蚕茧收烘等服务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投资建成丝绵加工车间,对蚕茧进行深加工,年生产蚕丝被3000条,产值350多万元。目前,合作社已建成蚕桑养殖、桑椹采摘、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观光示范园,入社社员340户,安置剩余劳动力60余人。

    三是推动品牌化经营。将打造品牌、提供优质产品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重点,指导蚕桑专业合作社注册“官亭丝路”牌蚕茧商标和“庐州”牌蚕丝被商标,其中“庐州”牌蚕丝被获安徽旅游特色商品大赛二等奖。通过品牌化经营,合作社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年销售收入达800多万元,在蚕农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四是推动规范化管理。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按照章程规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做好盈余返还工作,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发展后劲。

    三、积极开展农村综合服务,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推动乡村振兴,要求供销合作社必须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此,我们积极创办农村综合服务社,以其为载体开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多样化服务。

    一方面,注重打造服务平台。利用供销商城设施资源成立了官亭农村综合服务社,服务范围涉及农业技术、生产资料经营、鲜活农产品交易、风味特色小吃、药店、宾馆、图书阅览等,为当地居民和农民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生产生活服务。以此为标杆,又创办了刘老圩等四个农村综合服务社。2017年,综合服务社实现营业收入1500万元,利税70万元,在开展为农综合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事业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注重拓展服务功能。近年来,先后参与了社会招投标,从事工程项目运作,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村清洁卫生整治与管理,参与城镇小区物业管理,开展苗木、瓜蒌等种植技术培训,组织专业队为社员种植户集中连片苗木和农作物施肥喷药,这都为促进当地产业发展、乡村文明、经济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