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供销合作社围绕全市农业生产需要和系统实际,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上提出以下思路与措施。
一、加强项目建设,打造农区综合服务平台。以农区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和食盐仓储中心项目为依托,主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特色农业发展,大力发展蔬菜、葡萄等农产品的仓储、冷藏、分拣、包装、加工等经营业务,提高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积极参与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快供销合作社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重点发展面向农区的冷链物流,完善全市农产品流通环节。
二、发展电子商务,创新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依托全国“供销e家”电子商务平台,按照系统“上下贯通、融合发展”的要求,整合利用系统内线下实体资源,在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等领域发展线上线下业务。加强与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电商公司的合作,并与“新网工程”项目建设结合起来,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整合、优化供销合作社现有经营网络资源和传统经营业务,鼓励系统社有企业积极探索开展集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电商新生态业务。
三、推动农超对接,提高农户市场组织化程度。在全市农区推动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经营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村级零售终端网点建设,构建区有配送中心、乡镇有超市、村有便民店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打造统一服务和统一品牌,改善农区消费环境。在此基础上,加强与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经营主体的联合与合作,大力推进农产品“农超对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解决农户“销售难”问题,为农户进入市场拓宽渠道。
四、做好蔬菜直销,提升供销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水平。继续做好蔬菜直销店监管工作,积极协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理顺直销店管理机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协调落实蔬菜、葡萄直销相关优惠政策,确保直销店发挥满足市民消费需求的便民作用、帮助农户扩大销售的惠农作用和保障蔬菜市场供应的稳价作用。通过蔬菜直销店与种植户、专业合作社直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帮助蔬菜种植户解决“卖菜难”问题。充分利用直销店点多面广的优势和公益性功能,积极开展面向农区和社区的农资、电子、快递、缴费、中介等综合服务工作,逐步形成农区、社区生活综合服务平台。
五、健全基层组织,完善系统经营服务体系。协调党委、政府,结合各区实际设立区级供销合作社机构;加快推进基层社建设,通过供销合作社项目投资,与村“两委”、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共同合作等方式重建基层社;领办创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全市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大力扶持以葡萄、蔬菜为主的生产、流通专业合作社,以观光、采摘农业为主的旅游专业合作社,以农资种苗、技术服务为主的服务性专业合作社,并分类给予扶持指导,通过“新网工程”公益性项目资金给予扶持,带动全市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发展。
针对乌海市农业比重较小、市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功能较弱的现状,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上,还需加大政策协调力度,破解现存的问题和困难。一是争取政策完善农业及农村工作协调机制。目前,农牧、财政、扶贫、供销、商务、科技等涉农部门之间配合仍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各级财政扶持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要统筹使用,实现涉农项目精准扶持、集中扶持、重点扶持,避免“撒胡椒面”的现象。二是争取政策进一步加强蔬菜直销店的规范管理。要积极协调从政府层面明确蔬菜直销店建设和监管责任,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加强政策、资金扶持,扶持蔬菜直销经营企业壮大规模实力,增强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三是争取政策进一步支持县域供销合作社及基层组织的改造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