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1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传统茶叶市场 该如何转型升级?

□ 本报记者 张 蕾

(规划图)将马连道打造成为特色多元发展的文化创意街区。

    在中国茶界,这位于南北两地的两处茶叶市场,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要想做好茶叶生意,这两处是必须取经的圣地。

    马连道,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南部,隶属北京市的中心城区。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一些极具创业雄心的南方茶商北上,开始在此扎根。经过近30年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为汇聚5000多家茶行业商户的“中国茶叶第一街”。“芳村”,原本只是广州市的一个辖区,面积46.2平方公里。30年前,芳村还是铁路边的茶叶小摊,30年里,这里因普洱茶不断发展壮大,如今俨然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

    这两大茶叶市场与中国茶产业一同成长、壮大,见证了产业的变革、发展,但在新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他们的老路子似乎行不通了。

    马连道,该如何开发?

    近几年,北京的马连道变得有些冷清,曾经熟悉的店面多次易主,却无法再现过去的热闹景象,一些在此打拼多年的商户也无奈离开这个曾承载他们梦想的地方。

    芳村也没了最辉煌时期的意气风发。从兴起到2007年,芳村茶叶产销两旺,市场一片大好,茶商笑意融融。2007年到2017年,进入芳村茶叶市场逐利的投机分子增多,疯狂炒作,不少人为之倾家荡产。2014年,芳村涨租,商户集体罢市的事件,把芳村推向了风口浪尖。

    如何保持规模优势和产业高度、保留市场在全国茶叶流通领域的话语权,是如今马连道与芳村需要共同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北京马连道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张东认为,西城区“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着力将马连道打造成茶为特色多元发展的文化创意街区。要发挥茶文化体验、茶品牌展示、茶服务创新三大功能,进一步疏解批发、仓储、物流功能,树立街区品牌形象、文化形象和创新形象。这对马连道来说,无疑是一次全面的转型升级。

    作为一个现在已经有巨大价值的超级IP,马连道云集了全国10个主要茶叶产区的5000余家茶商,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大关。北京茶业企业商会会长高晨生提议,如今的马连道,要实现进一步发展,需要由地域IP向文化IP转化。通过对其IP价值的挖掘与孵化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打造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高晨生还表示,马连道文化IP实现路径有三条,分别是:茶周边产品的设计,文创产品的设计生产,还有以茶为元素的影视剧输出。

    从专家对马连道未来的规划与展望来看,这个陪伴中国茶业发展几十年,被称为“北京茶市风向标”“全国茶区接线员”的北方茶叶市场,在经历近几年的压力和危机之后,未来似乎还要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这给扎根于此的商家也发出了一个讯号:变革的时代已经到来,必须紧跟政策与市场,与时俱进,才能与马连道一条街一起,再次焕发新的生机!

    芳村,期待再现芳华!

    2016年召开的“芳村茶叶市场产业群升级论坛”就曾指出:建议各方大胆探索“双轮驱动”资源整合发展模式,一个轮子是实体店线下体验销售和品牌线上营销相结合,一个轮子是茶产品质量保证和茶文化传播相结合。

    在具体执行层面上,一是芳村茶叶市场升级需要软硬件整体升级;二是市场升级改造需要有科学系统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三是整合芳村现有的多个批发市场资源,规范市场发展;四是大力发展茶文化,促进茶行业健康发展。

    但虽然政府对芳村的发展非常重视,还花巨资打造芳村茶叶市场数字化工程,收效却并不明显。如今,芳村市场的转型发展探索还在继续。市场疲软的背景下,概念炒作已穷途末路,消费者日渐理性,伴随着实体租金、仓储、人工成本居高不下,茶商开始大量弃铺转向网络或转行,资金转向新型领域。

    未来,我们希望芳村市场能通过网络等手段,形成信息和货物的多向互流,协助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商家进行升级经营,推动全国各区域茶业的商业及文化交流合作,再现芳村芳华!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