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山东青岛市社
打造衔接农户与现代农业的主渠道

□ 刘 萍 尹笃信

    近年来,在一系列突破性的变革中,山东省青岛市供销合作社已经蝶变成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依托自身独特的优势,青岛市供销合作社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不断开拓服务空间,正努力成为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主渠道。

    日前,西海岸新区农民张科收到了2017年小麦的全部收入31000元,比2016年多了1810元。“2017年麦收前夕,条锈病突发,保本是最大愿望,能增收纯粹不敢想。”张科说,他能渡过难关多亏了西海岸新区大村镇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中心的专业指导。条锈病突发时,该中心第一时间抽调了专业人力,深入田间地头采样、检测,调配出低毒、低残留农药,并在村镇推广使用无人植保机等专业化喷洒设备器材,及时且有效地对小麦疫情进行了防治。

    这一预防方法依托为农服务中心服务半径3公里的强大网络,迅速在黄岛区供销合作社,乃至全市范围内迅速推广,保证了全市36万亩小麦的丰产丰收。而这只是一个缩影。在充分挖掘扎根农村的优势中,青岛市供销合作社在农资经营、电子商务、现代农产品流通等多业态领域,不断探索新的为农服务模式,推动了发展与服务的一体化深度融合。

    直击痛点

    全链条保障农产品生产

    市场行情变化莫测,农产品价格的“大小年”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农民种地单打独斗,缺乏指导,长期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莱西供销合作社切中此痛点,在莱西夏格庄镇领办创办了永丰源果蔬专业合作社,倡导标准种植和定价收购,每亩胡萝卜可实现农民增收2000余元。

    据生产经理宋小龙介绍,合作社为了扩大胡萝卜的种植规模,托管部分农民的土地建成胡萝卜生产基地,此外还给周边村民出具种植标准,依此标准收获的胡萝卜验收合格后会集中收购。

    笔者粗略计算发现,将土地托管后,每亩地可收入1300元左右,此外还有打工的收入,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而按照标准自主种植胡萝卜的村民凭借专业指导和价格保障,每年都有稳定收入,随着合作社规模的扩大,需求量也会继续增加,农民也会不断增收。”莱西市夏格庄镇供销合作社负责人说。

    除了以合作社、大型种植基地为依托,为农民种地提供专业指导、稳定农民收入外,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还充分挖掘为农服务中心的作用,不断扩网布点,保证全链条为农服务。

    初步统计,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建成综合性为农服务中心44个、领办协办专业合作社886个,服务农民合作社和经营主体3200个,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300多万元。此外,农资连锁经营网点达到3870个,农资配送中心6处,供销合作社网点覆盖率、市场占有率均超过70%,累计托管土地达到90万亩,为群众增加收入1亿多元,以培育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农民大讲堂”目前已覆盖10万人次。

    打通难点

    畅通双向渠道

    农副产品因为缺销路,好货滞留田间地头的现象经常发生。就此难点,供销系统正在不断破题。

    通过对逐步延伸到农村的供销电商平台的打造,全市供销系统不仅以O2O的形式解决了“买难卖难”的尴尬,还实现了农资、农副产品的直送上门。据了解,目前供销合作社在镇村建立起287个农村社区电子服务站点,开办相关电商平台11个,供销系统的网上销售达到1.8亿元,其中农产品7790万元,有效满足了农民需求。

    “电商行业有一个共识,即谁能打通‘最后一公里’,谁就抢得了农村电商的先机。现有的物流和快递很难覆盖到每一个村,而供销合作社不断在镇村和城市布局连锁网点,通过基层网点的信息化转型,逐步搭建起农村电商中心,依托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农产品进城和日用品下乡的双向流通。”青岛市供销合作社副主任任伟中如是说。

    为扩大销路,供销合作社系统还不断扩大农产品直销店的规模,保证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运到餐桌。在黄岛区东风路直销店内,菠菜、芹菜、芋头、油麦菜等新鲜时令蔬菜应有尽有,其中芹菜价格仅为1.8元/斤,这些蔬菜的价格比市面上便宜了15%左右。

    “生产基地和直销店的模式,不仅保证了农民增收,还减少了中间盘剥环节,保证了较低的销售价格。而中央厨房的净菜加工,则是成几十倍地扩大了农产品的需求量。”直销店负责人王磊说。

    据了解,目前西海岸新区的第20个直销店也即将建成,月销售收入超过150多万元。而青岛市区的农产品直销店也达25个,架起了从农村地头到城市厨房的桥梁。

    抢占高点

    品牌战略增加附加值

    缺乏品牌,农业生产单打独斗,农产品进城被层层扒皮,也是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在即墨供销合作社的农副产品展销体验中心内,所出售的农副产品均有“即供”标识。供销合作社从生产环节即介入指导,全程跟踪后期的包装设计、品牌运作,“抱团取暖”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老百姓收入。

    现在当季的地瓜,以前只能依赖地头收购,每斤价格0.4元左右,但在城市中售价可以达到2元/斤以上,而加工成烤地瓜后每斤可以卖到8元,地瓜干15元/斤左右。“即供”品牌陆续推广后,地瓜销路不断扩大,北京、上海、江西、贵州等地的客商每年即会前来收购。此外,通过对农产品的深加工,一个地瓜可以开发出5种不同的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即墨供销合作社副主任李健全介绍,农副产品展销体验中心重点解决的就是“有好农产品、无好品牌”的问题。

    除了“即供”品牌外,“青平供”“莱供”等农产品品牌也陆续注册,目前累计注册农产品品牌45个,提高农产品附加值15%以上。平度马家沟芹菜、邹平山药、白庙芋头、大珠山葡萄等1000多个品牌农产品被纳入品牌战略的统筹体系,市场占有率普遍提高。

    此外,近年来供销体系引进、建设的大项目也对盘活供销生态系统起到了推动作用,不仅利于青岛当地农产品以产业化、规模化、精品化方式迎战市场,还将在我市形成农产品集散基地,对平抑物价起到压舱石的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