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农商银行发起设立城商行
2017年1月,新疆银行正式营业。新疆银行由天山农商银行发起成立,是以国有资本为主导、民营资本适度参与的商业银行,注册资本50亿元,其中自治区国资公司、兵团投资公司、天山农商银行分别持股20%,中铁建投作为第四大股东持股10%。这是国内首家由农商行参与发起设立、并最终参股城商行的案例。
媒体观察:
这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中“因地制宜”的典型案例。新疆省级城商行筹建需求源于区域内金融市场主体“小而散”,本地法人银行数量偏少、规模偏小,金融业结构不平衡。新疆银行的成立,有助于完善新疆金融体系,激发新疆银行业市场活力。天山农商银行发起成立省级城商行新疆银行,一方面有助于健全当地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则为农商银行改革创新开辟了新路径。天山农商行作为新疆银行的战略投资者,能够为新疆银行提供系统、人员、培训、产品等方面的支持。
农商银行进军资本市场加速
2017年,农商银行进军资本市场加速。张家港农商银行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正式挂牌交易,至此,A股农商行增至5家,包括:江阴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吴江银行和张家港行;吉林九台农商银行、广州农商银行先后在港交所挂牌,包括此前在港交所挂牌的重庆农商银行,登陆H股的农商银行已达3家;继新疆喀什农商银行股票正式在新三板挂牌交易之后,江苏如皋农商银行、福清汇通农商银行也陆续获准在新三板挂牌。
媒体观察:
市场化的应有之义。一年来,各上市农商银行经受了来自资本市场的风雨洗礼。他们从资本市场得到的,不仅仅是“资本金”和“富豪”,更多的,是“教训”和“成长”。漫漫IPO之路,是什么让农商行如此坚持不懈地等待与争取?补充资本金是直接动机,但农商行上市的意义绝不仅于此。经济形势下行、银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小银行可以通过上市提升知名度,在今后的竞争中保持优势。资本金得到补充后,也有助于支撑未来的区域性发展和扩张,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此外,农商行上市后面临的监管除了银监会,还包括证监会,由此增加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改善和促进公司治理。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进 农信社省联社改革
2月5日,2017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在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方面,共提出了28条举措。其中强调:抓紧研究制定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方案;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县域,加大服务“三农”力度;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对达标县域机构执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加快农村金融立法等。
媒体观察:
省联社改革是必要的,但却需要极大的智慧与勇气,既要有对历史沿革的客观评价,也要有对复杂现实的科学研判,更要有对各方利益权责的谨慎权衡。我们相信,“一刀切”式的改革模式或将成为过往,坚持党的领导,因地制宜,建立以股权为纽带的改革模式已成为业内的共识。
金融风暴来袭“强监管”成关键词
一季度,央行将表外理财纳入MPA评估,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管理。之后银监会连续发文警示风险、强化监管,提出要严防“三套利”、整治“四不当”、防范“十风险”,重点指向同业、银行理财、委外等业务,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严控期限错配和杠杆投资。“强监管”成为2017年主题词。
媒体观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金融管理部门要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这为“强监管”定了基调,毋庸置疑,监管压力层层传递将成为常态。中国金融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然突出,金融机构要真正读懂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的重要讲话:“银行业监管标准会越来越高,监管会越来越严,对违规违法和不审慎经营行为的处罚也会加大。”唯有这样,金融机构才能行稳致远。
周小川提出
“中国社区银行以农信社为代表”
5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的“促进资金融通”平行主题会议并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强调,中国的社区银行是以农信社为代表的,在完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聚拢当地储蓄方面也积累了有益经验,在推动以手机支付和电信支付为核心的普惠金融发展方面也有一些经验可以交流和分享。
媒体观察:
周小川行长的一次演讲让中国农信社“享誉海外”。所谓“社区银行”,业界并无统一定义,若以服务宗旨论,农信社主要为聚居农村、城镇的农业人口提供金融服务,称其为中国社区银行的代表,农信社当之无愧。当然,“社区银行”也是新一轮农信社改革中政府“赋予”农信社的“差异化定位”。能否坚定这一定位,决定农信社兴衰成败。
“中国农金商学院知行同盟”正式成立
8月6日,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金商学院主办的“2017(首届)中国农金商学院董(理)事长联席会”召开。会上,发起成立了中国农金商学院知行同盟。该同盟以“知行合一、互助共荣”为宗旨,将遵循国家金融政策,努力打造成中国农信系统最接地气、最受欢迎、最具创新活力的社群,旨在通过价值传递、智慧共享,推动成员单位实现跨越式发展,共同打造数字化时代农商银行新的“第一方阵”。
媒体观察:
农商银行将迎接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等重大环境变化的挑战,同时,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也将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外部市场竞争和内部转型双重压力下,农商银行面临的风险和困难逐渐增大,众多因素对其业务发展、风险管理和行业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经济环境,广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希望通过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发展后劲,实现转型升级,增强整体实力。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农金商学院知行同盟应运而生。
产业资本加速追逐农商银行股权
8月22日,现代投资发布公告称,拟出资7.19亿元控股岳阳巴陵农商银行,持股比例为51%。此前,河南雏鹰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曾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12.42亿元,认购昌图农商行5.4亿股份,占其总股本的45%。
媒体观察:
上市公司青睐农商银行股权,与近年来从银监会到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文件,“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入股农信社”有关。在鼓励政策的推动下,上市公司参与农商行股权投资的热情持续高涨,参股农商行不仅门槛较参股城商行或投资设立民营银行有所降低,同时还能享受“金融资本与实业资本协同发展形成新利润增长点、较高回报率、处置不良收益率、上市预期”等多重红利。上市公司青睐农商银行股权,还与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关,上市公司难以选择到合适的投资标,一些上市公司意欲通过参股农商银行,加强银企合作,并可借机做大金融板块。
首部农信社题材电影网络开播
10月29日,全国农信社发展史上首部电影《山区小社》网络开播。电影根据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晋中办事处党群部部长胡爱林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讲述了农信社立足服务“三农”宗旨,勇于担当社会责任,通过精准扶贫帮助太行山区贫困村村民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
媒体观察:
这是一个开创先河的文化事件。一个小山村的坎坷致富故事、一曲农信社的扶农助农赞歌。故事里,有你,有我,有他,有每一个信合人的身影。信合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田间地头、庭院土窑,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整日劳苦、奔波,把命脉与广大农民紧紧连在一起,忧农民之忧、乐农民所乐,无怨无悔地在中国农村大地上,树起一面面扶贫济困的旗帜,为繁荣农村经济甘愿默默付出,构筑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农信系统Ⅱ、Ⅲ类户互联互通业务 全部联网联通
12月12日,农信系统Ⅱ、Ⅲ类户互联互通业务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Ⅱ、Ⅲ类户互联互通业务是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通过验证广大城乡客户在其他农信社、农商银行账户后为其开立Ⅱ、Ⅲ类户,建立账户绑定关系并在Ⅱ、Ⅲ类户与绑定账户间进行资金互转的业务。该业务主要应用于电子支付场景下的客户支付需求,可通过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的账户查证、跨行收款、个人账户通存通兑、电子汇兑等交易来实现。
媒体观察:
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开展Ⅱ、Ⅲ类户互联互通业务,可以有效扩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客户群体,拓宽服务功能,加强农信系统内信息、产品、资金、风控等资源共享以及业务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农信系统是全国规模最大、网点最多的地方性金融机构,Ⅱ、Ⅲ类户互联互通业务的启动,可以极大地方便广大客户的使用和交易、丰富农信系统的营销和渠道、提升农信系统的内控管理和监督。
全国农信系统资产规模突破31万亿元
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农合机构资产总额达31.1万亿元,负债总额达28.8万亿元,存款余额23.3 万亿元,贷款余额 14.6万亿元,其中涉农贷款8.9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5万亿元。2017年新组建农商行74家,农商行总数达到1296家,资产23万亿元,负债21.2万亿元,资本充足率13.2%。
媒体观察:
31万亿,是一项可量化的改革成果,使农信社拥有了“宇宙第一大行”的别称,令人欢欣鼓舞。经过十五年的改革历程,即将全部改制为农商银行的农信社,又迎来了改革发展新时期。面对如此巨大的体量、如此广大的从业群体,回顾2003年以来的新一轮农信社改革,人们不禁要问,如何从最大走向强大?如何走好下个十年的发展之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信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