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供销合作社系统人员老化、人才短缺、企业“大锅饭”等现象,广西贵港市供销合作社从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入手,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一是实施三级绩效管理。建立市联社机关、直属公司、基层社三级绩效管理制度,打破“大锅饭”制度,激发系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营造能上能下的干事创业氛围。二是广纳贤才。2014年以来,从县、乡镇政府机关选调9名本科以上学历、35岁以下的公务员到市联社机关工作。公开招聘三批次共45名大专以上学历、30岁以下年轻人进入基层社工作,其中,16名已走上基层社领导岗位。大胆吸收、聘任全国科普兴村带头人的黄辉奇是庆丰供销合作社副主任,在广泛充实供销合作社人才队伍的同时,也为大学毕业生、农村能人、返乡青年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也让他们在推进供销合作社的二次创业中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曾就读于广西农业技术学校园艺作物和蔬菜种植专业、兼学农作物保护学科的黄辉奇,毕业后在广东、海南、广西等地从事过农资销售、粮食作物种植管理。2008年,黄辉奇回到老家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从流转土地尝试水稻机械化生产开始,一步步发展成为全国种粮大户,并创立了贵港市绿丰源生态农业公司,组建了贵港市万家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十多年来,黄辉奇带领合作社建起了月烘干能力达240吨的水稻烘干厂和拥有4台无人机、4台自走式大型喷雾机的专业统防统治队伍。2016年,经过贵港市供销合作社主任黄品清的亲自考察和至少五六次的沟通后,35岁的黄辉奇被聘为贵港市庆丰供销合作社副主任。
与此同时,公开招聘也是贵港市供销合作社广纳贤才的主要方式。2013年贵港市供销合作社的公开招聘,给1989年出生的李勇鹏开启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通过层层筛选,李勇鹏走进贵港市供销合作社。经历了三年的基层历练,他成为贵港市港南区湛江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
通过人才队伍建设,贵港市社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基层社开始,谋划人、财、事的提档升级。
以供销社集团公司为龙头,盘活沉睡资产建设服务新平台。率先以市辖港北、港南、覃塘三区乡镇供销合作社为突破口,坚持“开发不卖地,开放谋发展”的原则实施盘活。贵港市桥圩供销合作社通过盘活改造,共建了综合超市、加油站、建材城、步行街、板材加工厂等项目,企业收入提高6倍多,同时增强了服务功能。供销合作社所有经营服务网点标识统一,管理规范,在群众中树立了新形象。
以供销社办公场院和综合超市为基础,整合资源建设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港南区湛江综合服务中心在提供传统日用品、农资等服务基础上,拓展了保险、快递、电子商务、农技培训、票务、招工、医药、餐饮娱乐等多样化便捷服务,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
数说贵港
推进基层供销社改造 盘活沉睡资产 建设服务新平台
截至目前,累计建成项目73个,三区21个乡镇基层社经营面积达17.28万平方米,比改革前增长72.8%;企业收入比改革前翻3番,社有资产比改革前增值1-5倍。实现了三区乡镇供销合作社综合超市全覆盖,农村购物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整合资源建设乡村综合服务平台
全市先后打造县级综合服务中心5个、乡镇综合服务站22个、村级综合服务社40个,为镇村居民提供多样化的综合服务,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能人
全市系统先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83家,培育品牌农民合作社38家,组建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5家,共有入社成员16949个,带动农户71884个。
积极开展土地托管服务
积极参与当地政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以本地水稻全程机械化为切入点,为普通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及农民合作社提供种子供应、机耕机种、统防统治、机收烘干、加工销售等托管服务,2017年托管服务共4.8万亩。
积极培育富硒农产品品牌
发展富硒基地2万多亩,创建了“建禄”茶叶、“德诚和”茶叶、“安顺发”大米等农产品品牌18个。
发展助农金融服务
截至目前,已发展网点14个,为农民办理存取款、汇款、转账、余额查询、代理缴费等业务提供了便利。
发展电子商务
成立“荷城货郎”市级平台,主动对接“供销e家”、淘宝、微信商城等电商平台,下辖县级社电子商务公司(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5家,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28家,推进农产品线上线下联动促销,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2017年,重点推进大米、鸡蛋、蜂蜜、茶叶、花生油、百香果等25个品种的本地特色农产品网上推介、销售,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8971万元,比增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