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熟,天下足。”湖南自古以来就是粮食的主产区。如今,湖南的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依然居全国第一位,用占全国3%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6%的粮食。
在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与长江距离80公里的地方就是澧县,它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1979年,澧县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城头山遗址,在此先后出土了大型祭坛、灌溉设施完备的水稻田等大批珍贵文物,距今6500年左右的“稻作文明”正式与世人见面。
千年耕作习惯与种植传统哺育着这片土地上的农人,这些习惯的代代传承留给后人财富,也留给他们局限与束缚。一直以来,澧县的农业生产都没能走出传统的范畴。土地的掠夺式经营、粗放式经营已是常态,现代化种植水平低下,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依靠政府的投入,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也仍然是薄弱环节,农业“薄收”和“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何改变这一现象?服务!综合性的服务!政府所思,农民所需。但谁来提供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为单家独户的农民提供服务的农民合作社应运而生。然而,农民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出现了自身局限,让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前显得力不从心。锦绣千村合作社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你为农民服务,我就为你服务。”作为湖南最早成立的合作社之一,现已成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锦绣千村合作社从现实中找到了发展的空间:从直接“为农民服务的服务者”转型“为合作社服务的服务商”,提供全程、高效、优质新型服务,探索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的创新之路,锦绣千村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寻找到了自身的发展着力点。
全程多元 现代高效
2011年,湖南省常德市供销集团参股锦绣千村植保公司,占股35%。面对当前农民普遍存在的种田缺技术、缺资金,产品卖不掉,老人种不动、年轻人又种不好地等问题,锦绣千村植保公司于当年领办了湖南锦绣千村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成员5818户,带动农户10万余户,土地托管面积40余万亩。
最近几年,随着政策的支撑,合作社数量激增。但是,由于经营体系创新不到位、市场错位,不少合作社身陷困境、发展堪忧。对此,锦绣千村合作社创造了“全程、多元、高效”的综合服务模式,实现了合作社从“为农民服务的服务者”转型为“为合作社服务的服务商”,探索出了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的创新之路。
搭建四大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功能。“一买一卖”的供销服务,可以为农民提供集中采购,减少中间环节,防控假冒伪劣,降低生产成本10%—20%。同时,打造“一村一品”、订单种植、精品加工,实现了优质优价,产品售价可提高5%—10%。“一种一收”的生产服务,为农民提供“土地托管、集中育秧、统防统治、技术指导、机耕、机插、机收、烘干、仓储、加工”为一体的全过程生产服务,是老百姓的贴心“农保姆”。“一存一借” 的信用服务,可以为成员提供资金互助服务。“一存”是指社员将闲置资金存入内部资金互助部,享有合作社预期收益分红,高于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一借”则是指社员急需资金时,3—5个工作日完成无抵押借款。用成员自己的钱办成员自己的事,解决成员“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一教一学”的教育培训服务,致力于满足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努力创建农民教育培训的“黄埔军校”。自2014年以来,共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期228人,完成田间课堂、专业技能、创业创新、经营管理等多种形式培训2万余人次。
构建三级服务体系,延伸服务范围。锦绣千村以县为总社、镇级建中心社、村级建综合服务社,实现农民足不出村就享受到合作社提供的“全程、多元、高效”的综合服务。锦绣千村合作社总部统领全部业务,担负起组织协调、硬件配套、任务分派、烘干储藏、代购代销、技术培训等工作,主要负责农资采购调拨派送、农机派单维修保养、农产品收购储藏销售、资金资费结算互助、新型职业科技培训、新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信息汇总分析发布等方面的服务;每个乡镇分社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实际,提供品种优化、技术指导、过程管理、产品购销等服务,并根据农户需要扩大服务内容,为农户提供政策咨询、税费支付、农业保险等服务;各基层服务站紧密联系当地村集体经济组织,借助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拓展农业生产服务功能,提供面对面服务,将服务落地至农村的千家万户。
开发智慧管理系统,提升服务效率。锦绣千村自主开发“社会化服务智慧管理系统”,对合作社的社务、财务、电子商务、农业大数据、消费大数据等实行信息化管理,让城乡信息流通更顺畅。
锦绣千村以社会化服务为抓手,拓展涉农服务项目、创新经营服务方式,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农民意愿又符合市场规律的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创新之路。截至目前,锦绣千村合作社服务区域覆盖周边县市29个乡镇,经营收入达2.6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