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茶产业在市场更迭浪潮中,一边探索前路,一边转型蜕变。
这一年,行业内发生了许多大事,在深刻影响中国茶产业进程的同时,也让茶叶以更为积极而美好的形态展示在大众国人和国际消费者的面前。另一方面,在产品市场推进的不断尝试中,也让中国茶在实践中不断升级提升呈现方式。
茶生于中国,如今香飘世界;若要闪耀于寰宇,征程还在未来。
大政方针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报告中两次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
战略中提出,贯彻落实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全面准确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产业兴旺是根本,生态宜居是基础,乡风文明是关键,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目标。五个方面共同统一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
这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而宽厚的支持。
产业政策
1月23日,农业部网站发布了《农业部关于2017年农业品牌推进年工作的通知》,正式吹响了2017年中国农产品品牌的号角。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还发布了《关于开展2017中国十大茶叶品牌推选工作的通知》,各省市农委、行业组织和业内企业响应号召。
1月25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2017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的通知,在深入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效率中,提到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花卉、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提档升级,打造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组织专家制修订水果、茶叶、食用菌等作物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划定优势区,建设最宜区,促进适区适种。
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发表,其中提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2月10日,农业部印发了《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方案》要求在柑橘、苹果、茶叶、设施蔬菜等4大类经济作物及其主产区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到2020年,果菜茶优势产区化肥用量减少20% 以上,果菜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园区)化肥用量减少50% 以上。
3月24日,财政部、农业部发布2017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支持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突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兼顾薯类大豆、杂粮杂豆、棉油糖、菜果茶等品种,选择一批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带动强的县开展整建制创建,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5月1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中国茶叶国际高峰论坛上,农业部表示,将建设一批茶叶生产优势区,打造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标志性茶叶品牌,重点维护小农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