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12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满山翠芽有了“安全卫士”
福建省安溪县供销合作社“农资统一监管“保障全县茶叶安全生产
□ 本报记者 米雅娜

    宋人黄夷简有诗曰“宿雨一番蔬甲嫩,春山几焙茗旗香”,描述的就是福建省安溪县漫野茶山、满目翠芽、清芬沁心的怡人场景。

    安溪境内多山,气候宜茶,每年从安溪茶产业受益人口多达80万人。2016年,当地农民人均茶叶收入784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对安溪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多年培育之后,安溪因中国乌龙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等称号而声名远扬,但盛名之下的安溪茶产业也曾有自己的隐忧。

    茶叶种植的分散化、管理的随意化成为安溪茶业发展中的“悬顶之剑”。在食品安全如此受重视的当下,化肥、农药的随意乱用成为潜在风险,一个农残超标事件就足以让安溪茶叶多年的品牌声誉毁于一旦。当地政府对此深感焦虑。在这场关乎产业前途、食品安全的防护中,供销合作社通过对农资的统一监管担负起满山翠芽“安全卫士”的重任。

    曾经的安溪全县农药市场进货渠道分散,行业多头管理,流动商贩泛滥,导致农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秩序混乱,再加上茶农缺乏专业知识,对农药产品难辨真假、难分良莠,成为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重大隐患,也成了安溪县委、县政府的心头之忧。2009年初,为扭转农资经营混乱的局面、推进全县茶产业发展提升,在听取安溪县供销合作社建议后,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理顺农资经营体制,农资经营归供销合作社管理等规定。由供销合作社对原6家公司500多个网点整合优化,原农资经营单位与原主管部门脱钩,组建“安溪县新合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新合作农资公司按照“村村设点、优化布局、规范经营、方便农民”的原则,在各村(居)设立农资经营网点,并实行农药统一供应服务网络,统一准入招标、统一货源配送、统一最高限价、统一监督管理、统一服务指导。

    统一之后带来的直接变化便是农资销售量的下降。“与没有统一管理之前相比,我们全县的农资销售量下降了40%。”参与这项工作的安溪县供销合作社副主任詹良德表示。这意味着茶叶种植步入更加科学高效的阶段,数字的背后,是供销合作社不断升级的全方位有效监管。如今的安溪,农户买农资开始变得“不能那么随性”。茶农需要凭借一张 “农资购买卡”来购买农资,农资销售方则通过对农资卡消费情况的监测,实现对农户农药使用情况的跟踪。发现异常情况重点抽检农户茶叶质量,倒追查农药来源,发现违规购买使用农药,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这套行之有效的追溯监管源于安溪县供销合作社与福建省农科院联合开发的“安溪县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詹良德表示,该平台首创了农资商品条码准入、农户农资购买卡制度、销售凭证发布病虫防治信息、手机移动农资稽查四项制度,实现了农资商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监管更高效”的目标。按照平台的要求,进入安溪市场的农资产品必须在产品标签加注商品条形码,通过平台实现农资产品从厂家到经营户到最终使用农户的全过程双向即时追溯管理。平台还会利用零售终端在销售凭证发布打印当期茶叶病虫害情报及防治办法,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同时利用手机监管终端,实现即时查询和现场稽查,及时查处违规违禁农药经营使用行为,提高稽查效率。

    “通过该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农资商品质量全程、双向、即时追溯管理,解决了农资市场流通监督难、农资商品进销台账健全难、问题农资商品溯源难等‘三难’问题,助推茶叶质量安全全程保障体系建设。”詹良德介绍道,正因如此,安溪茶叶在发达国家严苛的检测标准面前一路畅行。2016年全县茶叶检测合格率达99.7%,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企业茶叶抽检首次实现零超标。出口茶叶连续9年全部通过输入国官方检测,突破发达国家贸易壁垒。

    在党的十九大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理念、新战略实施后,安溪县供销合作社这项事关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的农资监管经验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地方复制推广。目前,福建的27个产茶区都已经开始推广安溪的农资统一监管的模式,为更多茶山罩上绿色保护伞。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