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7年12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甘肃借力南向通道扩大农产品出口

□ 杨晓琴

    11月20日,伴随着汽笛长鸣,甘肃省南向通道国际冷链测试班列启程,苹果、洋葱等甘肃特色产品发往广西北部湾钦州港,将通过海运出口泰国、缅甸等地。这是继9月29日兰州至广西、兰州至重庆货运班列试运行后,首列兰州至广西北部湾国际冷链测试班列,甘肃更多的生鲜农产品将通过南向通道走向东盟市场。

    南向通道是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物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广西、贵州、甘肃为关键节点,有公路、铁路、海运等运输方式,是连通新加坡及东盟各国的复合型国际贸易物流通道。南向通道的打通,为甘肃提供了全新的海运通道,甘肃对外开放迎来新机遇。

    “要发挥职能优势,保障南向通道建设,助推甘肃扩大开放。”甘肃检验检疫局局长王松青表示。

    口岸开放:  打通通道建设关键节点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地位凸显。随着“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的持续开行和中欧、中亚、南亚国际通道的相继打通,甘肃迫切需要对外开放铁路口岸。

    去年12月6日,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批复同意兰州铁路集装箱场站作为临时口岸对外开放。这是甘肃第一个铁路开放口岸、第三个对外开放口岸。在这一背景下,甘肃局积极支持该口岸申报进口粮食、整车指定口岸。结合兰州铁路口岸的实际,甘肃局提出“一口岸两作业区”,即兰州铁路口岸以及兰州新区中川北站、兰州东川铁路物流中心两个作业区规划,得到了省政府的肯定和采纳。

    铁路口岸的对外开放,打通了南向通道建设的关键环节。今年7月5日,第23届兰洽会期间,甘肃省政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南向通道建设,打通西部地区起于兰州、经南宁直达新加坡的西部南北国际陆海新通道。截至目前,甘肃共发运南向通道班列3列,兰州铁路口岸货运量突破70万吨,是2015年全年货运量的7倍。

    通关便利:  营造最佳通关环境

    今年9月3日,重庆、广西、贵州、甘肃检验检疫局在重庆签署《关于支持推进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建设合作备忘录》,围绕南向通道国际班列建立顺畅沟通机制,营造最佳通关环境。推进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实现四省区检验检疫“通报、通检、通放”,企业可任意选择桂、渝、黔、陇口岸为报检地,通过e-CIQ主干系统实现一次申报、全口径进出境货物数据信息共享。创新内陆通关放行和口岸监管模式,实施“空检铁放”“即查即放”,实现口岸验放“零等待”。推动口岸查验业务流程再造,制定检验检疫放行时长标准,货物通关时间压缩1/3以上,货物从运抵车站到完成配船,整个通关手续24小时内即可完成。

    甘肃局还进一步加强了口岸合作机制建设,强化与口岸相关单位之间的合作,推动建立口岸执法互助、监管互认、信息互换工作机制,率先在兰州国际港务区作业区启动创建关检合作示范区。全面推行检验检疫申报无纸化、查询快捷化、放行无阻化,实现e-CIQ主干系统下“五自动”通关,即自动集中审单、自动报检受理、自动分转单、自动签发通关单、自动归档,再次压缩检验检疫时长50%以上。实施“审单放行”模式,约80%的出口产品实现即时报检、即时签证放行“秒通关”。

    潜力挖掘:  推动农产品扩大出口

    南向通道是西部地区的出海通道。通过铁海多式联运,经重庆至东盟主要港口的运输时间只需7-10天,比传统江海联运节约了20天。甘肃局深挖特色农产品出口潜力,提前对接苹果、中药材、高原夏菜、百合、牛羊肉等特色农产品出口企业,从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提供支持,帮扶企业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凭批次号即可追溯至生产基地,提高了出口农产品质量的管控能力。指导企业用好用足中国-东盟原产地证,享受更多出口国关税减免。指导更多企业获得出口资质,壮大了本土农产品出口主体。

    同时,该局依托南向通道,瞄准东盟市场需求,为企业把脉开方。收集东盟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并加强研究,指导企业及时有效作出应对,稳固和拓展了国际市场,促进了更多优质农产品的出口,创出了品牌。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