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共商网络扶贫 贡献中国智慧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共享红利:互联网精准扶贫”论坛在乌镇举办

    编者按

    12月3日—5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举行。来自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名嘉宾,围绕“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贡献智慧、展示成就、探讨途径、展望未来。这次大会还首次发布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两本蓝皮书,总结成就、分析现状特点、展望趋势远景。

    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面向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新部署新要求,12月4日上午,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共享红利:互联网精准扶贫”论坛在乌镇成功举办。这也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4年以来首次围绕“互联网+ 精准扶贫”主题开设论坛。该论坛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京东集团协办。20余名中外知名企业家,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等13个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县代表以及4位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返乡创业青年和帮扶对象代表出席论坛。

    与会代表围绕落实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交流分享实施网络扶贫行动、缩小数字鸿沟、推进精准扶贫的典型做法。同时,互联网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国家级贫困县开展结对帮扶。国际组织、外国政府代表、企业家、专家充分肯定中国网络扶贫的做法和成效,高度评价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企业市场化运作

    京东:60万个新农村有快递成员

    □  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京东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刘强东

    这些年,在互联网扶贫方面,京东集团首先从物流着手。贫困地区的贫困根源是物流,因为贫困导致物流去不了偏远的地区,消费者付出的物流价格比北京、上海等地贵30%以上。到年底,京东有500个物流中心。在中国的60万个新农村里,每个村都有快递成员,实现了京东物流对全中国的覆盖。同时,京东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发最新的物流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是无人机。无人机专为终端消费者送货,主要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问题。虽然京东物流覆盖了全中国,但是农村物流费用高的问题仍然存在,未来只能靠无人机解决。

    其次,过去农民生产了很多好产品,但是为什么没有钱?因为商品卖不出高价。每家每户基本上只有一亩三分地,很难形成品牌。基于这样的特点,经过好几年的摸索,一直到两三年前,京东终于形成了方案,即“跑步鸡项目”。京东金融给国家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每户发200个—300个鸡苗。在项目中,会让鸡自己去找食、不给喂食,京东为每个鸡安上计步器,鸡每走一步、计下一步,每个鸡需要8个小时行走100万步以上。只要符合标准,京东会百分之百回购。平时农民养一只鸡只能卖30元—40元,京东平均售价是150元—160元。

    最后,整个中国有12.8万个国家贫困人口的新农村。想要让这个村庄不仅脱贫,也变得富裕,需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尤其是占有社会优势资源的企业家更应该承担起责任,用自己的资源帮助贫困村早日脱贫致富。

    专注“农产品上行” 让每一亩田更有价值

    □  一亩田副总裁  高海燕

    农产品“卖难”是制约贫困地区脱贫、贫困人口增收的主要问题。一亩田成立6年来,以“让每一亩田更有价值”为使命,在开展农村电商工作的同时,也始终把扶贫脱困作为企业担当,专注“农产品上行”,把助卖农产品、帮助农业经营者增收作为农业电商的主要入口和着力方向。

    一亩田通过开设电商扶贫频道、开展“盯销行动”等方式,为大量农民解决了“卖难”和“卖不出价”的难题。同时,在助销售促增收、做推广打品牌、抓培训育人才等方面建立了常态化的业务体系,成为电商平台中通过精准扶贫增加农民收入的典型代表。

    未来,一亩田将在“一亩田优选基地”的专项发展计划中连接贫困地区,助推部分贫困县域的产地供应升级。一亩田还将与易果生鲜及其关联企业合作建立“从产地端到消费端”的产业链扶贫合作模式,合力构建“农产品上行”通道,对接高质量需求,助力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提升。

    目前,一亩田农产品电商平台的产品来源地已经连接714个贫困县,占全国804个贫困县总数的89%,贫困地区用户达111.4万个。截至 2017 年 11月初,一亩田平台用户总数已超过730万个,平台在售农产品近 1.2 万种,产品来源于 2300 余个县。

    基层创新实践

    “岫云村模式”:惊艳了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四川小村庄

    □  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  李君

    “80后”的李君,2008年大学毕业后放弃在成都的高薪工作,扎根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岫云村10个年头,带领这个贫困村走出了可以复制的脱贫攻坚“岫云村模式”。

    以互联网思维发展农业共享经济

    在农村,以家禽养殖为例,村里每家每户都有闲置的资源,如粮食、劳动力等。但是,由于家禽市场价格波动大、老百姓把握不准市场行情等,就会导致村民饲养家禽只满足于自身需求,从而出现农村家禽养殖业生产力、生产资源的大量浪费和闲置,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

    对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岫云村以市场需求和消费需求为导向,在成都市锦城大道旁开设了特色扶贫体验餐厅。在餐厅里,不仅蔬菜、猪肉、鸡鸭等原材料来自几百里外的岫云村,就连服务员、厨师也是地道的岫云村民。消费者不仅可以在餐厅吃饭、购买村里的特色农产品,还可以享受定制化农产品服务。

    这一家开在城市里的扶贫体验餐厅,让村里的米、面、蛋、禽、肉有了新销路,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也把来自秦巴山区的传统味道带到了成都,原汁原味的山村风味让城市生活更加原生态。

    在互联网共享经济思维的引领下,岫云村扶贫体验餐厅提升了农村闲置生产力的价值,通过市场行为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农业供给需求的平衡,破解了产业扶贫的同质化问题。

    用互联网技术实现

    小农户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机衔接

    共享经济不是只存在于大城市,农村也可以发展共享经济。

    李君把特色生态资源介绍给成都的市民家庭,与岫云村农户结对,实现了一对一定点提供跑山鸡、生态猪、纯香压榨菜籽油等高品质、原生态农产品。城市用户可通过微信、电商平台等渠道与农户直接沟通,实现线上下单线下配送,建立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为保障农产品品质、让城市消费者放心购买,岫云村所有畜禽一律按年头收购,采用不搞规模养殖、不计重、按只算的方式。同时,每个畜禽产品都配备了“身份证”——编码脚环。用户通过编码可以查询到产品来自哪家农户,通过线上视频可以了解到农畜品的实时养殖情况。

    在李君看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养殖农户和家禽的数据化管理,可以建立起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在让农户的养殖方式得到回归、养殖利益得到保障、劳动价值得到体现的同时,也保障了每个城市家庭都能买到合格的绿色产品。在这种合作模式下,来自成都等地的300余家企业和1200户结对家庭,为岫云村及周边村带来了价值2000余万元的农副产品订单收入。

    从岫云村“时光鸡”“岁月鸭”“年华猪”的畅销可以看出,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为小农户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会,将通过互联网真正实现小农户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机衔接。

    互联网传播让“岫云模式”走得更远

    驻村10年来,李君接通了村里第一条光纤,建立起岫云村自己的网站。不仅通过互联网把村里的农产品宣传、销售出去,也把岫云村的脱贫故事广泛地传播开来。

    李君认为,岫云村的成功脱贫与高效的互联网传播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在村里自有网络平台大力宣传的同时,各大媒体对岫云村脱贫故事的报道数不胜数。2017年2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间》栏目推出春节系列特别报道《我的愿望清单》,登上第一期报道的正是李君。

    曾经,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地震重灾区,是李君的故乡岫云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如今,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构建的新型运营模式,将岫云村的生态农产品、生产理念、品牌特色通过新闻媒体、微信、电商等平台宣传出去,岫云发展模式在不断地创新探索和宣传推广中成为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典范。

    在“80后”村支书李君的带领下,岫云村目前已实现整村脱贫,并且还带动了周边近100个村的留守群体和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精细化高品质农业。未来,李君还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让岫云村农产品“走出去”,推广得更远,也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精准扶贫做出更多的贡献。

    政府搭台引导

    国家级互联网精准

    扶贫平台亮相世界

    中国社会扶贫网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由国务院扶贫办指导,应用互联网运作模式搭建的国家级“互联网+”精准扶贫网络平台。依托国家9000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大数据的线上资源以及12.8万个贫困村的驻村干部和数百万扶贫干部进行平台推广、应用、培训等线下资源,通过web、APP客户端、微信端等多种方式,可信、便捷、高效汇聚社会资源围绕扶贫户 “两不愁、三保障”的需求以及能力建设、产业扶贫等方面帮扶需求开展精准帮扶。

    从今年3月上线运营至12月3日,中国社会扶贫网用户总数已超710万个,发布需求数超145万个,成功对接86万个需求,对接成功率为59%,实现捐赠帮扶金额超6000万元。

    中国社会扶贫网将围绕“一网、四体系、五平台”的顶层设计理念,秉承全国“一张网”,基于用户、数据、支付、信用“四大体系”,承载爱心帮扶、扶贫众筹、扶贫展示、电商扶贫、扶贫榜样“五大平台”,为全国领域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可量化可考核的全新工作平台。同时,也向世界贡献互联网精准扶贫的中国智慧。

    六举措推动

    互联网精准扶贫

    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巡视员曲天军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一个贫困地区不能落下、一个贫困人口不能少。这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的目标要整整提前10年。

    目前,仍有433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有待解决。这些贫困人口都是目前艰中之艰、难中之难的,采取常规的做法难以奏效。为此,中国政府采取了许多超常规的举措,其中有一项就是政府推动互联网精准扶贫,具体措施包括六个方面:2014年开始,中国建立了覆盖将近3000余万户贫困户的建档立卡系统;从2015年开始,在陇南市9个贫困县开展了电商扶贫的试点,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了网络扶贫的顶层设计;商务部、财务部、国务院扶贫办3家明确,今后3年内对有条件的832个县实行电商进农村全覆盖,国家的投入资金达到100亿元,这是电商扶贫投入的主渠道;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等“国家队”。同时,国务院扶贫办也与京东、苏宁签订了电商扶贫的战略协议。通过扶贫的试点,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2016年,国务院扶贫办投资兴建了社会扶贫网,目前的发展势头非常猛。扶贫网在爱心人士和贫困户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对接的成功率达到了59%。

    数字·互联网精准扶贫

    29%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介绍,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引导、发展农产品电商,实现绿色优质农产品价值。“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比重,从2012年的11%大幅度上升到2016年的29%左右。

    86%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表示,目前,全国贫困村宽带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86%,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五年前的25%上升到90%,越来越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成长。

    6000万

    目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6000余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1100万

    到2016年底,全国贫困人口还有4300余万人,要实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每年仍需减贫1100余万人。

    18家

    在论坛上,宣布了18家企业和13个深度贫困州县达成结对帮扶协议。例如,阿里巴巴与甘肃定西市人民政府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等。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