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根植于安徽省马鞍山这座工业城市,是一个有着56年光荣历史的市级供销合作社。1961年8月,安徽省委批准成立安徽省供销合作社马鞍山办事处;1962年10月,经省委批准,安徽省供销合作社马鞍山办事处更名为马鞍山市供销合作社;1984年1月,马鞍山市供销合作社更名为马鞍山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下设土产日杂、生产资料、果品副食、废旧物资回收、棉麻5个专业公司和采石、霍里、向山、慈湖、濮塘5个基层社,独立核算单位35个。随着近年来的改革发展,马鞍山市社逐步建立起了遍及城乡的经营网络体系,是全市城乡商品流通的主渠道。
作为农村合作经济的引领者,马鞍山市供销合作社扎实推进综合改革,以打造农村工作平台、提供全方位农业社会化服务为目标,逐步建立起一套与农民利益联结更紧、为农服务功能更全、市场化运行效率更高的为农服务组织体系。截至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新建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26个。其中,市、县供销合作社出资建设17个;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自办、领办农民合作社184个,入社成员8316户;全市系统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863个,其中与市供销合作社有直接产权关系的23个,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的阵地。
从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出发,马鞍山市供销合作社又创造性地开展了“信福小屋”建设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安徽省社的高度肯定。目前,已建成“信福小屋”104个,“信福小屋”已经成为马鞍山市社为农综合服务的一个品牌。
农村电商建设
全市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点292个
公共服务全覆盖
物流配套全覆盖
乡村网点全覆盖
市、县两级联社创建了4家农产品电商公司
马鞍山农合电子商务
大市当涂
和州小辣椒
含帮生活
秉持“资源整合、体系健全、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的工作思路,马鞍山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基层网点作为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把“新网工程”建设与电子商务发展紧密结合,现已在全市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点292个,初步实现了安徽省商务厅提出的农村电子商务“三个全覆盖”,即公共服务全覆盖、物流配套全覆盖、乡村网点全覆盖。
为更好地开展具体经营工作,市、县两级联社分别创建了马鞍山农合电子商务、大市当涂、和州小辣椒、含帮生活等4家农产品电商公司。以这4家电商公司为依托,供销合作社积极引入专业人才,组建运营团队,搭建促进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的服务平台,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培育网商和客户,以服务带动相关业务快速发展。以“含帮生活”电商平台为例,通过公司化运作,积极建设电子商务中心和具有综合配送功能的线下体验旗舰店,现已充分实现了网上展示(销售)带动实体销售、实体销售支撑网上销售的目标,全县100余个基层网点深入农村第一线,实现了线上市场与线下市场良性互动。
农民合作社建设
带动农民增收1.2亿元
入社农户6万余户
发展各类合作社184个
近年来,马鞍山市供销合作社把领办参办农民合作社作为服务“三农”、巩固农村工作阵地的重要抓手,累计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社184个,入社农户6万余户,直接带动农民增收1.2亿元。截至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拥有国家级示范社8个、省级示范社21个、市级示范社45个,“黄池”蔬菜、“含昭”食品、“陶厂”粉丝、“鸡笼山”调味品等合作社品牌先后荣获全国总社以及省、市著名商标。
2016年,市社联合当涂县政府在北京成功举办“姑溪河”大闸蟹推介会,将“姑溪河”大闸蟹成功打入北京市场。利用社有控股企业安徽徽润连锁超市在马鞍山遍布城乡的网点优势,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帮助全市50多家农民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的鲜活农产品零门槛进入徽润超市,既为农民解决了卖难问题,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优质低廉的鲜活农产品,深受群众欢迎。
供销行业协会建设
协会拥有各类会员110个
种养殖农民合作社
涉农加工企业
农产品流通企业
马鞍山市供销行业协会成立于2005年,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近年来,依托组织优势,服务功能逐步完善,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在搞活农产品流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协会拥有各类会员110个,涵盖种养殖农民合作社、涉农加工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等,已从单纯的流通领域向生产、加工、销售等多领域延伸,会员结构也从以系统内为主转变为系统内外均衡分布,成为马鞍山市各类农产品经营组织交流协作的平台。协会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积极组织会员开展农产品展示展销、业务培训、农超对接等活动。
“新网工程”建设
全市新建、改造各类商品配送中心20个
新建和改建经营网点786个
2007年12月21日,经马鞍山市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研究,印发了《马鞍山市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全市“新网工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截至2016年底,全市新建、改造各类商品配送中心20个,新建和改建经营网点786个。其中,有金融服务网点2个、农副产品经营网点200余个。初步形成了以县域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级为网络终端的覆盖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和农村金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网络。
新型基层社建设
新建改建新型基层社26个
建成104个“信福小屋”
以基层社恢复重建和领办参办农民合作社工作为抓手,马鞍山市供销合作社着力加强基层社、农民合作社建设,进一步密切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联系,着力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社会化服务,打造全新农村工作平台。截至2016年底,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已累计新建改建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26个,通过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彻底扭转了供销合作社在农村阵地不断弱化的局面。2016年,马鞍山市供销合作社整合农村综合服务社资源,建成104个“信福小屋”,成为新时期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受到全国总社和省社的高度肯定。
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工作定位
今后五年,马鞍山市社将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相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把加快构建新型农村经营服务体系,提升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水平,特别是全程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水平作为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切实使供销合作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实现向农业产业服务和农村综合服务的方向转型发展。
今后五年,马鞍山市供销合作社将围绕“提升为农服务水平”这个总目标,把握“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打造“三项平台”、解决“四个问题”、构建“五大服务体系”,到2022年底,初步建立起市、县联动、上下贯通、高效运作的新型供销合作运行体系。
“一条主线”
以综合改革破解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制约瓶颈,真正成为党委、政府抓好“三农”工作的得力助手和有生力量。
“两个重点”
夯实基层组织网络
壮大社有经济
“三项平台”
加快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建设
基层社建设
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
“四个问题”
继续扎实推进“新网工程”建设,解决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通道阻塞问题;
推进大田托管,有效破解新形势下“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开展乡镇为农服务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有效缓解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组建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探索社有资产如何实现保值增值问题。
“五大服务体系”
打造连锁方便的农村日用消费品经营服务体系
线上线下一体的农产品流通经营服务体系
便捷放心的农资经营服务体系
多位一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方便快捷的农村金融经营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