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12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12月5日,世界土壤日——
守护土壤健康,中国肥料行业在行动

本报记者 焦自宣 韩 玮 李 阳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根。土壤安全关系着粮食安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是维系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良好的土壤管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为提高人们对有限土壤资源的认识并提高其可持续性,2013年,世界粮农组织大会通过了将每年的12月5日作为世界土壤日(World Soil Day)以及确定2015年为国际土壤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Soils 2015 - IYS 2015)的决议。

    12月5日,我们将迎来第四个世界土壤日,土壤问题也再次成为肥料等涉农企业关注焦点。目前我国的土壤现状如何,国家做出了哪些行动,行业又作出了哪些努力,未来土壤保护我们该何去何从?近日,本报记者就有关话题采访了业内权威专家和相关企业。

    国家在行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目前,水资源紧张、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等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灾难性环境问题,土壤污染、耕地退化更是让全球陷入“噩梦”。根据英国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由于土壤侵蚀和污染,全球在过去40年里已损失近33%的耕地,这将严重影响粮食生产。

    在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同样不容乐观。2014年4月17日,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公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显示,我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污染最为严重,点位超标率为19.4%,耕地污染面积达1.5亿亩。在土壤的无机污染物中镉污染尤为突出,点位超标率达7.0%。总体而言,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并不乐观,耕地土壤环境更是堪忧。

    2015年,农业部下发《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基本地力、提质增效,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中明确说明,要控制农业污染,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提高到90%。2017年2月,中国国土资源部和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全国共同确保建成4亿亩、力争建成6亿亩高标准农田,其中通过土地整治建成2.3—3.1亿亩,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土壤安全问题的重视与关注,也彰显了我国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态度和决心,同时也为肥料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绿色、健康、生态、环保成为了未来肥料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行业在行动  保护土壤是系统工程

    肥料行业里有这么一句话:“粮食是人类的食物,肥料是粮食的食物”。在记者看来,这句话忽略了土壤的作用,有失公允,严谨来说应该是:粮食是人类的食物,土壤是粮食的餐桌,而肥料则是摆在餐桌上的食物。按此说法,肥料企业在其中扮演的应该是厨师的角色,首先要做的便是确保摆上餐桌的是美味佳肴而非穿肠毒药,其次则需要打造一个良好的用餐环境。

    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科研院所和肥料企业纷纷将目光对准了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微生物肥料和多功能肥料等新型肥料,它在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植物抗病虫害和抗旱能力、修复土壤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国肥料领域新的发展方向。

    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主任李俊表示,微生物肥料因具备提供或活化成分、产生促生活性物质、促进有机物料腐熟、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改良和修复土壤等六大功效,与国家可持续农业发展愿景相吻合,因此是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

    贵州开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廖慧表示,开磷在行业中首次提出“不染色”概念。多年来,开磷一直坚持推广不添加着色剂的本色二铵产品,让化肥回归原生态,尽量减少染色剂对土壤的危害。

    金正大集团与源自美国生物科技、土壤健康管理专家的富朗品牌强强联合,以实现土壤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重塑土壤生态平衡,让土地充满生机,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了“亲土种植”理念:一是通过生物科技改良土壤;二是减肥增效和提升品质。三是科学化、机械化综合管理。

    湖北祥云公司总经理廖起成在介绍祥云的健康肥料说道,健康肥料首先是生态友好的,高投入高养分肥料会造成土壤污染和不必要的损失;其次是高效精准,适度添加作物需要的微量元素,真正做到高效精准施肥;最后是可持续,土壤作为作物生长的载体,必须拥有持续健康的生命力。

    湖北鄂中生态集团推出的仟金方微生物生态复合肥,是将中医原理和用肥养护应用于农业施肥领域。湖北鄂中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运营总监代中旭告诉记者,鄂中仟金方针对作物这一生物体的在生长发育中的根本需求,在改良土壤的同时解决作物最本质的养分需求问题。

    守护土壤健康,肥料行业当仁不让。事实也证明,肥料行业已经为守护土壤健康做出了诸多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虽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肥料行业已在路上。

    要守土有责  土壤健康保卫战亟待全面打响

    当前,肥料染色剂、激素、中微量元素及生物刺激素等物质的添加一直都存在各种争议,行业专家认为,要改良土壤、发展健康肥料,首先就要从源头上杜绝有毒有害原料的使用,规范限定性原料的管理,制定激素的使用标准,明确中微量元素的使用禁忌,从源头实现绿色生态健康。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汪洪介绍说,《肥料中砷、镉、铅、铬、汞生态指标》国家标准(GB/T23349-2009)规定,不得在肥料中人为添加对环境、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危害的染色剂、着色剂等非法添加物。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表示,化肥染色剂通常具备着区分产品功能、配合推广宣传、弥补不足等几个作用,而其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承担着增加成本、以次充好、影响健康、损害土壤、污染环境的风险。综合考虑之下,行业应该提倡原色肥料,以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成本,同时规避风险。

    当然,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清认为,需要正确看待肥料染色剂和土壤健康的关系。人工合成的染色剂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食用级色素,它对土壤基本没有危害,没有必要完全拒绝。目前更需要的是完善的监督机制,在肥料检测环节中,增加关于染色剂的陈述,提出相对准确的说法,保证添加的染色剂的安全性。

    在被问及有关植物激素安全性问题时,湖北植保专家、武汉康科植保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康家树介绍说,植物激素分为两类——内源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内源激素源于作物本身,其效能、活性较高,负作用较小,且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作物大量使用也没有害处。植物生长调节剂则不然,其为化学合成,大量使用后双向调节功能丧失,甚至会造成副作用,加强相关的管理十分必要。

    据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主任助理房朋透露,目前,国家强制性标准《肥料分级及要求》已呈交到相关部门进行审定。该标准在肥料安全方面,提出不应在肥料中人为添加染色剂、着色剂,以及对环境、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危害的激素等添加物;若添加植物生长激素,应在包装容器上标明,否则不得检出。

    世界土壤日已不仅仅是对土壤健康的期盼,更代表了人类对天蓝地绿山青水美的美好未来的无限期待。守护土壤健康、安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一个土壤的问题,而是关乎到如何发展农业,如何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问题。要用绿色意识、绿色产品、绿色生产方式去发展农业,去积极引导农户改变生产方式和耕作模式,向现代化、机械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一场涵盖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产方式深刻变革在中国悄然兴起,中国肥料行业已在行动,并逐步成为中国肥料等涉农企业未来发展之路!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