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1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与茉莉花茶的不解之缘

俞茜茜

    清晨细雨,温柔地打在窗台上;清风徐来,带来一缕悠长的清香。我泡好一杯茉莉花茶,走到窗前,独自欣赏着姥爷在阳台种的各种花草。姥爷喜欢养花,特别喜欢养茉莉花,茉莉花在盛开的时候,那淡淡的清香飘满了整个阳台,令人精神抖擞,心旷神怡。在姥爷的熏陶和影响之下,我从小也对花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茉莉花特别喜爱。茉莉花一般在春天和夏天开放,她那小小的花瓣,让人觉得玲珑剔透,虽没有娇艳的色彩,但质朴、纯洁不加修饰,楚楚动人;吸着它的香气,虽不浓郁,但清新淡雅,令人心旷神怡。

    茉莉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茉莉花茶。提到茉莉花茶,北京人自然不会陌生,尤其是老北京人,亲切地称它为“茉莉花儿”。北京人爱吃,油条炸糕、豆汁焦囲,美美地吃上一顿丰盛的早餐之后,总要沏上一杯香浓的茉莉花茶,提神醒脑,耳聪目明。每当被问到“怎么老是这么吃”,北京人一定砸吧砸吧嘴冲你一乐,回答你“好(hào)这口儿”。北京人爱串门,主人一定会热情地问:“给您沏点什么茶?”客人定会不客气地回答:“茉莉花儿啊!”北京人爱热闹,碰到熟人唠两句家常,肯定有这两句“改天没事儿上我家去啊,我那有上好的茉莉花儿!知道你好这口儿”。

    对我这个“小北京”来说,茉莉花茶也伴随着我的成长。小的时候,每天早上姥爷都会沏上一大缸浓浓的茉莉花茶,我一睁眼就会闻到沁人心脾的茉莉茶香;然后,姥爷也会给我沏一杯加白糖的茉莉花茶,打小儿我就会学着姥爷,端起大搪瓷缸子,放到嘴边吹一吹,溜边儿吸溜上一口茶水,然后在砸吧砸吧嘴,享受那股茶香、花香在口中回荡的感觉。每一次大人们看到我喝茶,都会哈哈大笑,竖起大拇指说“这才是北京人”。

    有一天我问姥爷,总是听人家说北京大碗儿茶,什么是大碗儿茶啊?姥爷就带着我去前门老舍茶馆,听工作人员讲解;然后又去了大栅栏的张一元,姥爷给我买了二两著名的“老北京茶叶沫”;还带我去了牛街的正兴德,见识了清真茉莉花茶。原来“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老北京茶叶沫”,都是茉莉花茶呀!这一片片的茉莉花瓣,一粒粒的茶叶,里面有我们北京人的影子啊。“绿雪白芽,杯底沉香”“深沉水,多情化作,杯底暗香流”,缕缕情思,化做茶香,不忘沁人心脾。长大的我慢慢感悟到,原来茉莉花茶代表了北京人的情,北京人的魂——这情是北京人的热情好客,这魂是北京人的淡泊与胸怀。

    对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的热爱甚至影响了我的职业选择。在中考时,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茶艺专业,开始了两年半系统、专业的茶艺学习,深入了解了茶叶的加工工艺、品质特征和如何冲泡等,这让我离无比热爱的茉莉花茶更近了一步,也为我之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以后,我成为了北京正兴德茶叶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营业员,自此也结下了我与清真茉莉花茶的不解之缘。我还深深地记得第一次与清真茉莉花茶的亲密接触——那是我入职报到的第二天,正是茉莉花茶上市的时节,走进店内一股扑鼻而来的茉莉花香,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那味道仿佛就在昨天,就在姥爷的房间里,就在唇齿之间;也是从那一天起,我正式接触了清真茉莉花茶,从加工工艺、拼配比例到口感和香气,都和普通的茉莉花茶有着极大的区别。

    现在的我是正兴德茶叶有限公司大栅栏店的店长,除了日常销售以外,我更愿意和来往的客人分享茉莉花茶的独特魅力。大栅栏是北京著名商业街,老字号云集,南来北往的客人和国际友人常常会到店里坐坐。“茉莉花茶是将优质茶坯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的茶叶……她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鲜亮、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常饮茉莉花茶能清肝明目、生津止渴、提神醒脑,还有一定的降血压、强心、抗衰老之功效”,他们总是边品茶,边听我娓娓道来,然后买上几两上好的茉莉花茶,带回家乡,此时的我便感到无比幸福。

    转眼间,我在这一行已经干了整整13个年头,时光流转,变化万千,但不变的是我对茉莉花茶深厚的感情。不仅仅因为她是我儿时的记忆,她更像是一位老师提醒我,做人应当“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时常有朋友问我,你每天都和茶叶打交道,还每天都喝点儿茉莉花茶,你不觉得腻么?我会告诉他,我不会腻,因为我“好(hào)这口儿,爱这一行”!

    (本文获得三等奖,刊登有删减)

   

    编后:

    这是一篇征文来稿,作者是正兴德茶叶大栅栏店的店长。从文章看,不仅验证了作者的干一行爱一行,还显示了茶行业从业者的文化修养和文字功底。不过话说回来,可不是所有茶人都能做到放下笔茶卖得好,提起笔文章写得棒!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