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何氏先祖何德海创立了“长盛川”字号,在日后的漫长岁月里,长盛川以其长期稳定过硬的品质与诚信赢得美誉口碑,不断壮大了长盛川忠实顾客群体,进而衍生了大批带“川”字号的其他商号出现,如“长裕川”“长顺川”“长生川”等,长盛川青砖茶是青砖茶的鼻祖。从此,一个制茶世家的家族命运开始和这个茶叶品牌世代相连。
今年9月,茶周刊记者来到位于湖北宜昌的长盛川公司采访。公司总经理熊鑫福在青砖茶行业耕耘大半生,对长盛川的历史如数家珍……
青砖雏形出现
长盛川厥功至伟
在经历了散茶、团茶、柱子茶、帽盒茶、饼茶和砖茶等各种形态的发展演变后,何氏家族在长期的边茶贸易经验中摸索积累了青砖茶的制作工艺。直至清代中期,何氏家族开始使用杠杆原理和牛皮筋架捆扎工艺压制砖茶。熊鑫福说,这也是现代工业意义上的湖北青砖茶制作雏形。凭借优质的青砖茶品质和精细的制作工艺,长盛川成为了当时当地最大的茶叶商户,得到了清廷皇家御赐的红色“双龙票”,畅销欧亚非,成为万里茶道国际茶叶贸易的主力,被誉为“亚欧万里茶道上的瑰宝”。
长盛川的规模影响也得益于对市场的把控和知人善用,要求产销双方密切合作关系。熊鑫福说,历史上,晋商渠家每年谷雨时节都会有人到长盛川了解新年茶叶长势和茶市行情,反馈市场信息,提出合理建议,长盛川总能采纳解决。按照北方人的生活习惯对晋商给予各方面照顾,根据北方人饮食习惯,专门提供面食肉食等专用餐饮和服务。对待发酵帮、筛帮等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者等也给予不菲的待遇。
不仅历史辉煌,长盛川的品质也广受赞誉,曾在国内外行业博览会上屡获殊荣:1909年9月在武汉首次举办的博览会湖北省武汉劝业奖进会上荣获一等奖;在1910年的南洋劝业奖进会上荣获一等赤金牌奖;1915年,长盛川湖北青砖茶经由上海茶叶会馆,代表中国茶叶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一举斩获金奖。
绿色、创新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为了满足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何氏家族选择和晋商渠家紧密合作,相继成立了数百家茶庄,除以“长盛川”最为知名外,还有“长顺川”“玉盛川”等近50个商号,长期销往俄罗斯和欧洲诸国,并在世界各地设立260多家分号。鼎盛时期仅长盛川宜昌砖茶厂就有工人200多人,年产砖茶5000箱以上,每年的收益高达76000银元。
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长盛川湖北青砖茶第19代传人何建刚于2013年在湖北宜昌投资兴建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继续传承长盛川湖北青砖茶制作技艺,复兴传统青砖茶产业发展。秉承“信义、责任、共赢”的经营理念,依托长江流域鄂西南武陵山区优质的高山茶资源,依托于长江流域鄂西南武陵山区高山优质富硒茶树资源,从技术、人才、产品、市场、品牌多方着手,致力打造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秉承“绿色、创新”发展理念,长盛川用生物制药的标准,做健康茶、放心茶,致力于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熊鑫福对此很自豪。他介绍说,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按照生态茶园的要求新建茶叶基地,大力推行茶叶生态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从源头上保障茶叶品质。二是依托现代化加工园区,引进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加强新产品研发,以科技带动产业的提档升级。三是实施严格的企业标准,建立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产品安全。目前公司带动了周边30万亩以上茶园增效、3万余农户增收,形成了集研发、种植、加工、贸易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一带一路”为品牌复兴引路
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为长盛川历史品牌的复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熊鑫福说,2015年,长盛川“龙焙”系列青砖茶作为国礼,在第二届中国——东南亚民间高端对话会上,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赠送给了11国政要;同年8月,长盛川湖北青砖茶在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茶文化周活动中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并得到爱尔兰总统迈克尔·希金斯夫妇亲尝;2016年,长盛川湖北青砖茶入选中国茶叶博物馆入馆品牌……
展望未来,长盛川人对下一步的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