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7年11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乡村养蟹记

胡晓明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愿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这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里贾宝玉饮酒咏蟹的诗句。它勾起了我二十多年前在江苏省射阳县鲍墩乡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推广“稻田养蟹”的往事。

    90年代初,传统的粮棉油单一结构模式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如何改变种养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是摆在各地党委、政府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供销合作社决定在陆墩村试点推广“稻田养蟹”的模式,从村支书带头做起,以点带面、循序推进。

    稻田养蟹既是一项新鲜事物,又有科技含量,而且风险很大,必须把握好每个重要环节,才能稳中求进,达到预想的效果。

    首先是水系配套。稻田养蟹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既要有充足的活水,又要有排灌自如的泵站。因此,养殖地点必须选在大沟、中沟旁边,依水而建,择田而作。其次是开好环沟。不论面积大小,稻田四周必须开好环沟。沟宽在2米左右、沟深1.5米左右,沟堆平整划一、沟底光滑整洁,有利于水系进排,有利于鱼蟹混养。此外,还要垒好网墙。为防止螃蟹逃跑,每家每户都要购买硬质化学纸或玻璃,在稻田四周圈好防逃墙。网墙既要密封,又要结实;既能防老鼠、猫、狗等动物侵犯,更要防人为破坏。这些都做好后,每家每户都会在稻田堆边砌好简易宿舍,吃住在田头,管护好螃蟹。

    其实,在稻田养蟹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选好蟹苗。除少数人自己培养大眼幼体外,大部分人都是投放五期幼蟹。蟹苗采购要做到“大、整、足”。“大”就是个头要大,健康活泼;“整”就是要肢体不残缺,个体均匀;“足”就是个数要足,斤数要足。掌握“三大”要素后,先将蟹苗放在塘池暂养一段时间后,再投放入稻田中。这样,螃蟹的成活率比较高。稻田养蟹与一般池塘养蟹不同,也与普通水稻田有区别,因此,从水质、投料、虫害、防鼠等方面都要科学管理,环环紧扣。

    重阳节过后,已值蟹肥稻黄时。漫步在田埂,秋风吹过,稻浪滚滚、芳香四溢。金灿灿的稻谷一望无垠,挥镰开割的农民笑逐颜开。晚间行走在蟹塘边,灯光闪闪,螃蟹成堆。只要轻轻一动,螃蟹就会四处奔跑,发出滋滋的声音。公蟹体大肉香,母蟹黄多味美。随手一抓,几斤揽在袋中,经过清洗、蒸煮,配好佐料,约上朋友,喝上几盅,好不惬意。除了螃蟹产量高、价格贵以外,蟹田大米也颇受青睐。它不仅绿色环保,而且口感极佳,产品供不应求。

    稻谷飘香、螃蟹爬墙,一派丰收的景象。望着农民朋友的笑脸,我们心里也像灌了蜜似的,甜滋滋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供销合作社)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