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村棚改项目是北京市顺义区积极贯彻落实“疏解非首都功能”总体部署的政治任务,是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的民生工程,也是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品质的折子工程。仁和地区党委以“让党旗在棚改中飘扬,让党徽在拆迁中闪光”为主题,探索党建“六步法”,引领项目实施,5天100%完成入户测量,16天圆满完成民宅签约,创造了棚改“临河速度”,打造出顺义棚改的民心工程、阳光工程、示范工程。
据了解,仁和地区党委推行“建立临时党委、争取主动权,建立临时党支部、争做桥头堡,建立党小组、争当排头兵”的“三建三争”机制,实现“以点到线连成片”的组织全覆盖。在项目上成立临时党委,由地区党委书记任临时党委书记,项目实施主体及各服务公司负责人任党委委员,统筹管理参与项目的党员,推动党建与棚改的高度融合;在3个片区分别建立临时党支部,由3名党建经验丰富的副职领导任支部书记,履行管党责任,凝聚党员力量,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设立13个临时党小组,向下延伸组建39个党员工作小组,“点对点”对接入户,做好政策宣讲、评估引导、问题协调和矛盾化解,保证政策信息及时传达给村民,杜绝谣言的传播和蔓延。
同时,以党委书记现场讲、支部书记实地讲、党员入户讲等形式积极深入基层讲党课,直击主题,凝聚党心、汇聚民心。拆迁启动前,临时党委书记给全村党员讲党课,详细介绍项目推进过程,全面解读拆迁政策及运作模式,鼓励党员树立榜样,赢得了全村党员的理解与支持,为棚改拆迁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以“聚焦问题、答疑解难”为原则,各支部书记定期进工地、入村户、访党员,摸排实际情况,发现具体问题,将党课讲到一线,统思想、聚合力;依托39个党员工作小组,组织骨干党员开展“送党课入户”活动,印制棚改宣传手册、党员干部“八不准”等资料,进院入户为党员送资料、讲党课、说政策。
此外,全村209名党员户门前悬挂党旗、60名村民代表户门前悬挂国旗,开展党员“承诺、亮诺、践诺”活动。临河村全部党员签订承诺书,承诺做到带头宣传引导、带头执行政策、带头签约交房、带头遵纪守法,坚决不当“钉子户”;棚改户党员代表当众宣读承诺,制作党员承诺墙,公示姓名和承诺事项,接受群众监督;村“两委”干部带头践诺,第一时间全部签约。在摇号确定选房顺序时,村党总支书记当众表态无论自己摇到多少号都可以与其他村民调换,以实际行动践行承诺。
为打造打造骨干队伍,临时党委挑选82名有威望、讲党性、敢担当的临河村党员组成先锋队,争做维护稳定、政策宣传、抵制违建、遵纪守法、建言献策、调解纠纷、带头棚改、服务群众的表率;3个党支部分别组建突击队,下沉到拆迁小组,通过“零距离、面对面”的疏导,促使45户重点户配合签约,占全部重点户的80%。工作队靠前;选用78名肯吃苦、讲奉献、能战斗的党员建立工作队,承担方案编制、数据复核、签约等关键工作,全天候接待来电来访,第一时间协调解决问题,推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赢得村民一致好评。
另据介绍,项目临时党委按3个党支部和13个党小组划分责任区,标示评估、签约、拆除、摇号4项重点任务,标注党建责任人,标识党员户,公开任务进度、重点区域,压紧压实党建责任;坚持问题导向,依据图示情况,分析研判形势,快速做出反应,精准调度力量,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将评估、签约、拆除等重点任务分解到天、落实到人、标注到图,以时间倒逼进度,以目标倒逼落实,激发片区间“比进度、比速度、比效果”,形成良好氛围。
在入户测量、结果认定、选房摇号等重要环节,临时党委梳理查找风险点,针对性建立防范机制。临时党委通过制定“八不准”细则,逐个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约束党员行为,营造反腐高压态势;成立监督督察组,全程监督检查各单位履职情况,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对在棚改过程中有不当言行的党员干部,及时启动约谈机制,纠正错误言行,消除不良影响;吸收村“两委”干部、老党员加入认定监督小组,引入全过程审计,聘请公证机构进行公证,建立拆迁、管理、评估、审计、监督五方联动机制,杜绝暗箱操作,确保棚改公平、公正、公开。
(宋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