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今年来,湖南临湘市供销合作社采取社村融合、资源整合、效益聚合“三融合”的措施,积极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不断优化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党建引领 社村融合
近年来,临湘市社充分发挥党组织阵地的战斗堡垒作用,运用“村级党组织+供销合作社+合作社”的模式,有效将党务、村务、商务“三务合一”,形成了为农服务融合的工作格局。
为尽快构建以供销合作社、农合联、惠农服务平台“两组织一平台”为核心的基层组织体系和惠农服务体系,临湘市社按照以党建带社建的思路,组建了临湘市惠农服务公司,发展乡村农资加盟店28家。同时,该市社整合资金1.6亿元,采取审核选址、建筑风格、立面设计、功能布局、考核验收“五统一”的办法,同步推进了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和基层惠农服务社建设,新建、提质改造的161个便民服务中心均预留60平方米的面积,用于建设基层惠农服务社。
据介绍,基层惠农服务社由临湘市社开展业务指导,由所在村(社区)党支部负责管理,并在当地选聘能人开展服务。其中,羊楼司镇金鸡村、三港村分别聘请老党员、种养能人担任惠农服务社庄稼医生,通过值班坐诊开展宣传咨询,入户下田提供技术指导,统一供应正品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的方式,兼顾公益服务和经营服务,增强了惠农服务社的活力。
为解决基层惠农服务社全覆盖的资金投入和运营管理问题,积极探索以股份合作制形式共建、共管、共享惠农综合服务社的新途径,村(社区)党支部以场地入股,临湘市社以直接投入和提供农资入股,群众以土地、农产品入股,建立了由村(社区)党支部主导,市供销合作社支持,专业合作社、种养能人以及其他实体参与的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
协调联动 资源整合
加强资源整合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为此,临湘市社以产业、部门、企业联动为着力点,把千家万户农民的分散生产与供销合作社抱团发展,为改革增后劲、强支撑。
该市社以“两组织一平台”为载体,通过鼓励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龙头作用,带动农民积极发展浮标、楠竹、茶叶、艾草、龙虾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临湘市设立了1000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由供销合作社负责整合临湘茶产业品牌,引导茶企、茶农低改茶园9500亩,生产茶叶2.2万吨,实现销售额5亿元。同时,临湘市社牵头,各部门单位参与,深度整合了惠农政策和生产服务。人社部门组织技能培训3644人;财政、农口、扶贫等部门整合资金1亿元,对劳力不足、农机短缺、农技滞后、资金困难的农户进行帮扶;农技部门组织农艺师和农业技术人员走村进户提供施肥用药、测土配方等技术服务3000人次。
该市社还组建了临湘市龙窖山惠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积极对接“供销e家”“网上供销”“58”农服等电商平台,面向农产品经营企业、专业合作社、农资经营户提供农产品(农资)供求信息发布、质量检测、现货交易、交收结算、仓储物流等服务;新建中国浮标小镇、中国竹艺城、特色农副产品展示馆等线下实体,构建了线上营运推广、线下产品体验的供销体系。
落实服务 效益聚合
围绕姓农、为农、务农宗旨,临湘市社主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趋势,顺应农民群众新需求,拓展服务领域,力求改革效益最大化。
为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发展活力,临湘市社着力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发展适度规模生产经营,流转土地5万亩,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通过依托供销合作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让农业搭上“电商快车”,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无缝对接,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水平。据统计,目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00万亩。
此外,通过“两组织一平台”提供便捷的生产、供销、信用服务,不仅让广大农民分享改革带来的红利,也让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干劲更足。绿野星辰山野菜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共有500余户农民主动加入,把自家的山野菜放到供销合作社平台上销售,年人均增收8000元;云尚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30户贫困户,鼓励其利用山林发展生态养殖,据悉,贫困户通过养殖,户均实现增收2.2万元。
(湖南临湘市供销合作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