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7年11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供销e家”涉足无人货架


    应用“MINI CO-OP”的3种场景

    1.密闭的熟人场所; 2.供销合作社系统分布在各地的门店; 3.鼓励地方青年创业。

    支撑“MINI CO-OP”运营的3个系统

    1.零批系统“供销e批”支持进货补货; 2.B2C系统支持扫码购买; 3.分佣系统支持商家或创业青年分佣。


    中国供销集团旗下的“供销e家”日前正式推出无人货架“MINI CO-OP”。该项目已处于内部测试运营阶段。

    三种场景下的无人货架

    “我们内部正在进行试点。”“供销e家”新商业事业部负责人王梁说,无人货架对于供销合作社内部员工是个新奇玩意,非常受欢迎。“‘做MINI CO-OP’是希望带动供销合作社系统电子商务的线下引流,计划先在我们内部测试后投放到整个供销合作社系统的门店。”

    根据计划,“MINI CO-OP”将被应用于3种场景:一是密闭的熟人场所。二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分布在各地的门店。将门店中的低频商品放到供销合作社的运营电商平台中(线上),为门店腾出更多空间用来投放无人货架,改善消费体验。三是鼓励地方青年创业。由创业青年来维护,一个人对应5个—10个货架。

    王梁进一步解释称,在各个场景中,货架上的商品都会来自“供销e批”(“供销e家”的零批电商平台),通过摆放平台里品控过关的商品改变门店商品的品类,改善门店的消费体验。门店的老板只需要看着货架,完成销售即可分佣。

    据介绍,“MINI CO-OP”的规模是每个货架约60个SKU,标准状态下,每个空间会摆放两个货架。不过,不同场景下摆放的东西会有差别,如办公楼中可能以饮料、零食为主。

    王梁表示,支撑“MINI CO-OP”运营的主要有3个系统:零批系统“供销e批”支持进货补货;B2C系统支持扫码购买;分佣系统支持商家或创业青年分佣。据悉,在内部测试运营的“MINI CO-OP”首日交易额为534元,按照这个数据计算,每个货架单月流水将达到1万元。

    在系统内植入无人货架

    在货源方面,“MINI CO-OP”严格要求必须使用“供销e批”平台进货,保证品控。而这方面的管理,主要依靠安装在每个货架上的远程摄像头,一方面监督进货的标准化,防止货架中摆放其它平台的货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货架的管理者及时发现补货需求。

    “标准化、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对未来实现智能补货是有很大帮助的。”王梁表示,捕捉到用户的即时性需求后就可以实现真正的及时补货。如办公楼中午饭时间补充酸奶、水果;下班时间可以将小包装的农产品补充进来,让员工买回家做晚饭。

    “整个农村都在复制城市电商的发展,其消费也在不断升级,需要高品质的商品。”王梁说,“供销e批”的商品是经过品控的,完全可以提升农村的消费品质。

    用合作经济实现快速复制

    据透露,铺设每个“MINI CO-OP”货架的成本是3000元左右,并不会由“供销e家”全权出资完成,而是保护所有参与者的权益,在各方投入不同时仍享有一样的话语权。王梁称,只有让参与的店主、创业青年和项目形成了利益捆绑体,大家才会从追求差价获益的思路中走出来,更多地改善服务,该模式也是货架快速复制的基础。

    王梁介绍,在投入市场的初期,公司会要求每个“MINI CO-OP”中有10个固定的SKU,这些商品销售后会给货架管理者分佣。近期,公司将组织一次培训,向京津冀各地供销合作社介绍项目并招募货架管理者。

    不过,现实的情况是,这个行业中的玩家已经太多,包括小e微店、每日优鲜、猩便利等,“MINI CO-OP”在此时进入市场的底气又在哪里?

    “现阶段不论从线上获取更多流量还是挖掘线下流量,难度都比较大,无人货架切中了办公室中闲饥难忍的场景。”王梁分析,各家企业都抓住了这样的需求,找到了一个给更多人展示商品的终端——无人货架,将商品直接摆到消费者可以看到的地方,在某种程度催生消费需求。

    “这可以帮助农产品流通。农产品的流通其实不只是上行问题,还是区域流通问题,能卖到什么地方说明了流通的真实情况。”王梁表示,预包装的农产品完全可以放到货架中去,将新鲜的东西送到办公室里,提升农产品被购买的可能性,“做商业最关键的是经营商品”。

    “越往基层走,本身就带有公信力的供销合作社就越有优势。”王梁进一步强调,无人货架最终的赛点一定是行业资源,所以“MINI CO-OP”也会将三线及以下城市作为主战场,把握好主阵地和空白市场。                    

 (摘编自亿邦动力网)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