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普遍出现了“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耽误挣钱、土地撂荒又不甘心”的现象,传统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农业生产模式存在着“管理不方便、生产成本高、标准化难落实”等实际问题。四川省达州市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传统网络、人员、业务优势,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以农资企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建立“政府引导、供销合作社主导、多方参与、群众自愿、合同管理”的土地托管工作机制,形成以县级供销合作社为主导,以农业服务公司为主体,以基层社和村委会为依托,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为服务对象的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体系。
通过积极领办创办植保、农机、加工、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基层社、农民合作社,搭建土地托管服务平台,建设土地托管服务中心,组织专业人员积极履行农民委托的各项服务,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提供“耕、种、管、收、加、贮、销”全托管或半托管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既无耕种能力,又不愿失去土地的矛盾。大量因不愿或无力耕种而撂荒的土地被重新耕作,入托农户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托管收益,还不影响外出打工挣钱,有效助力脱贫攻坚。截至9月底,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共开展土地托管服务面积达7.8万亩。其中,全托管服务面积达2.2万亩,半托管服务面积达5.6万亩。到2020年底,土地托管服务面积将达到50万亩以上。
供销电商
破解“农产品卖难”
达州农产品资源丰富,如何把优质特色农产品卖出去、卖上好价钱,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达州市社以发展农村电商为突破口,因地制宜打造“网上供销社”,有效破解农产品“卖难”问题。
在农村电商发展中,市社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网购网销同步推进、物流配送一体建设,做到“三个加快”。首先,加快供销电商平台建设。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积极与本地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合作,投入电商发展资金1330万元,引进资金2470万元,自主开发、建设运营了“达川供销商城”“达州菜篮子”“开江购物网”“通川区城乡通”“宣汉馆”等6个农村电商平台,并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供销e家”大平台实现对接,入驻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19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6家,300余种农特产品实现了网上交易。其次,加快农村服务站点建设。依托供销合作社系统农村经营服务网点广布优势,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在城市和中心场镇建设配送中心18个、农特产品体验中心6个、“供销e店”5家,在乡村建设乡镇服务站177个、村级配送点343个和双代店24个。万源兴达农资公司投资500万元,对327个经营服务网点按照“农资物联网”要求进行技术改造,开展“互联网+农资”服务,市场覆盖率达到90%,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及时高效地为农民提供农资产品和农资物流信息咨询等服务。最后,加快供销物流体系建设。农村电商发展离不开高效便捷的物流支撑,供销合作社系统采取自建、合作等方式,加快构建农村电商物流体系。供销合作社与邮政建立了战略合作,分工负责,“邮政负责县到乡镇、供销负责乡镇到村”的双向流通格局已初步形成。
在农村电商发展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思路、整合资源、深耕主业,切实提升供销电商助农增收致富能力。市社采取省、市、县(市、区)供销合作社共同入股,组建达州市供销网优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统筹运营全市供销电商资源,网点建设。市供销网优公司成功通过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考察验收,承接总社项目资金1500万元投资入股。同时,组建达州市珍硒农产品经营公司,集中全市特色优势农产品联网上线营销,促进达州特色农产品全面走向市场。
资金互助合作
破解“农民融资难”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量涌现,由于缺乏融资贷款的有效抵押担保物,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现象突出,这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发展。达州市社积极拓展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功能,开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试点,有效破解了农民遇到的融资难题。
在实际工作中,达州市社先后在通川区、达川区、开江县、大竹县、万源市5个县(市、区)开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试点工作。5个试点社共有入社社员186户,入股资金592万元,已发放借款59笔金额达688万元,资金使用率达113.68%。大竹明月山资金互助合作社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助农增收;达川区月亮湾资金互助合作社入社社员,主动为贫困户借款用于危房改建,解决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通过及时地发放互助资金,增强了农户发展产业的信心,方便、及时地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帮助入社农户发展新产业,助农增收达1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