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11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视点


    党的十九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侠在总社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会议上指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在各个方面,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农业、体现在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既是矛盾所在,也是潜力所在、机遇所在。

    供销合作社长期扎根农村,在农产品流通、农民生活服务、农村生态服务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也一直在乡村振兴中积极作为。


山东东营市社: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

    本报讯 听到敲门声,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三千户冬瑞园的赵新英赶忙打开门,她知道这是河口供销e家的送货员来送货了。

    “您好,这是您十分钟前在河口供销e家网站下的订单,请您检查一下货品是否齐全。”送货员说完,赵新英迅速检查了一遍然后在送货单上签了字。“供销e家真方便,刚下的订单,送货员就把货送来了。”赵新英说,她平时也喜欢在河口供销e家网站下订单,“快下班的时候下单,等我到家送货员差不多也送到了,不用再花时间逛菜市场了。”

    山东供销e家河口区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经理刘春海介绍,截至目前,河口供销e家超市日用品、农副产品的配送已辐射到城区70%的居民小区和6个镇街,每天的配送额达到3万多元。“自开业以来,河口供销e家线上线下两条途径销售额已突破1500万元。这种电商运营模式大大方便了当地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刘春海说。

    “欣马”白酒、“三丰”香油、“黄河口”大米……在山东供销e家河口区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办公室内,技术人员点开河口“供销e家”的网页,琳琅满目的东营农副产品的信息便映入眼帘。农副产品销售往往是农户最为苦恼的一个环节,互联网为农副产品销售插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

    山东供销e家河口区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采取农产品上行到河口城市社区、日用品下行到全区农村的“双线”运营模式,整合各镇街农民合作社的优质农副产品资源,引导各类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养大户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逐步探索形成更多的品牌农产品。同时,借力日用品进货配送渠道,面向农村开辟日用品下行活动,通过辐射发展农村供销电商服务网点,将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各类日用品配送到全区农村,让农民群众真正用上低价放心的日用品。目前,东营区域内良好的电商发展生态体系正在有序形成。

    据河口区供销合作社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山东供销e家河口区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将在河口城区内选址建设或改造升级一处仓储物流中心,为发展镇(街)、农村(社区)服务网点夯实仓储和物流配送基础,稳步探索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系统“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新思路、新举措。 

(王峰)


贵州凯里市社:建设多功能畜牧交易市场

    本报讯 10月28日是贵州省凯里市临时牲畜交易市场的首个开集日,凌晨2点,牲畜交易市场内就人头攒动,从凯里市周边赶来交易牲畜的人们络绎不绝,买卖交易红火。

    “贵州的肉牛都是放养在山上长大的,肉质鲜美,在湖南市场很受欢迎,我每个赶集日都要到凯里购买两车肉牛运到湖南。”一位湖南的客商对凯里肉牛赞不绝口。每个赶集日,湖南、广东、江苏、广西等多地的客商争相到凯里市牲畜交易市场选购牲畜,助推了凯里市畜牧业的迅猛发展。

    在做好牲畜交易市场工作方面,凯里市供销合作社发挥农产品流通优势,不断提升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宣传和服务力度,努力扩大牲畜交易数量和种类,为外地客商和本地养殖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平台,在推动黔货出山、增加养殖户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加强牲畜交易市场的管理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针对原郭家坪牲畜交易市场遭受洪灾后出现山体滑坡、无交易场所的难题,凯里市社积极申请了200亩的牲畜交易场地,一个月时间夯实、平整土地1万多平方米,新建生活板房350平方米,规划建设5个区域,建设容纳3000多头大牲畜的临时交易市场。

    “我以前在市社的牲畜交易市场平均每个集都卖出10头牛,每头牛大约挣400元,每场集可以赚4000多元,一个月赚一两万元不成问题,今天在临时交易市场的生意也特别好。”凯里的老杨刚刚在临时牲畜交易市场稳稳地赚了一笔。

    交易当日,市场完成大牲畜交易1000多头。凯里市社计划将市场逐步建设成集交易、饲养、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更好地发挥产业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凯里周边农民增收,为解决凯里市容市貌、提升品牌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助力供销合作社改革。

(罗浩芝)


浙江嘉兴水果市场:交易额首次突破200亿元

    本报讯 2017年1月—10月,浙江省嘉兴水果市场累计交易量为224.80万吨,同比增长21.87%,交易额为203.18亿元,同比增长42.68%。其中,交易额首次突破200亿元,在嘉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涉农企业中骨干作用更为突出。

    打好“平安、诚信、品牌”三张牌,确保经供销合作社市场流出的农产品安全可靠。今年以来,水果市场组织对217名批发部人员及保安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更换了219只灭火器、32条龙带、7条逃生绳等;制定最为严格的果品包装标准、三轮车收费标准等,对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罚一起,共整改213车次;市场农残检测室坚持每车必检,每天平均检测40批次,还对果品销售码单上的可溯源编码随机检查,仅上半年抽查就达到86次,对10家经营户下发整改通知书。

    实施“内拓外扩”战略,确保市场发展后继有力。在嘉兴综合物流园内,嘉兴市社开工建设嘉兴精品水果市场,占地63.25亩,建成投入运营后将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进口水果集散中心,直接增加就业岗位2500个;与国有企业嘉服集团达成协议,整体租赁位于园区内、占地85亩的粮油市场,为嘉兴水果市场立足高位再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进行品牌输出,水果市场开工建设山东临沂嘉兴水果市场,规划用地400亩,计划总投资12亿元,项目一期将于2018年元旦前竣工投产,将形成年交易量200万吨、年交易额150亿元的大型果品集散市场。

    发挥市场带领农民致富作用,确保供销合作社企业“为农、姓农、务农”。水果市场专门开辟4800平方米的地产水果交易区,开辟地产水果快速信息通道,嘉兴果农在第一时间掌握市场行情和行业先进技术,地产水果也逐渐成为市场一张金名片,引来全球客商前来采购,今年,地产水果交易额已突破10亿元。水果市场还领办参办农民合作社、水果种植基地10多家,拥有地产草莓、甜瓜、葡萄等水果,总种植面积达到2万多亩,总产值超过2亿元。其中,有市级品牌产品2个、省级无公害水果基地2个,直接带动农户7万户。

    此外,为确保企业职工把市场当“家”,水果市场还注重特色文化建设,成立市场果品行业协会,把市场最难管理的装卸工、三轮车工等1800多人纳入分会,协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技能培训、职工运动会等活动。 

(丁少伯)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