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中旬开始,连绵不绝的秋雨,在江淮地区持续下了整整一个月。“如果没有烘干设备,稻谷一收上来就会发芽霉变,农民只能眼睁睁看着它落到田里,收不上来了。”杨玉广非常庆幸去年及时加入了供销合作社,成为安徽省定远县供销合作社的一员,并在县社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建起了烘干仓储设施。
根据安徽省社与安徽省工商局联合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新建基层供销合作社可以企业身份进行工商登记注册。为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定远县社研究决定牢牢抓住这一政策,以市场化方式把基层社重建起来,再以新组建的基层社为抓手,紧密联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构建适应当地农业发展特点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
在恢复重建基层社的过程中,他们除了积极吸引各类资本共同投资,优化股权结构以外,还特别从基层社负责人的选聘入手进行自我革新。在推选基层社负责人的过程中,县社主动联系基层社所在乡镇党委、政府,在自主考核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推荐意见。在充分了解备选人员个人能力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动态,为市场化方式组建的新型基层社有效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在定远全县25家基层社中,负责人来自村“两委”成员的即有7人,种养殖大户10余人。新型基层社共联结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多家,带动1万多户农民家庭。
杨玉广就是新成立的西卅店供销合作社旗下一家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西卅店供销合作社的股东之一。原先做开采石矿生意的他,2014年,在转型发展中流转土地2000亩,发展规模化粮食生产。为了适应这种规模化生产,他购置了大量机械,可是,这些农机具如果只服务于自家的2000亩农地,既浪费了资源,相对成本也较高。得知情况后,在定远县社主导下,杨玉广作为投资者之一,成立了西卅店供销合作社。随后,以杨玉广流转的2000亩土地为依托,县社又组建了定远县农资集团,实现了全县各基层社与安徽省社控股上市农业生产资料企业辉隆集团开展农资农技服务合作,推广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统一供应农资等生产服务。借助供销合作社的号召力以及规模化服务带来的价格优势,杨玉广目前已为农民托管服务农田近2万亩,发挥出了带领小农户实现规模化大生产的领头作用。特别是去年在县社项目资金支持下建立的粮食烘干项目,在今年秋季连阴雨中,服务效果尤为明显。
结合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定远县新成立的基层供销合作社个个都铆足了劲快速发展。桑涧供销合作社从投资建设大米加工企业入手,发展水稻等大田粮食作物种植、加工、销售服务,已实现年收购稻谷1.5万吨,加工成优质大米后已卖向全国市场。池河供销合作社招商引资,投资1.5亿元兴建了江淮地区优良猪种——定远黑猪繁育养殖基地。实现定远黑猪规模化保种、养殖,现已完成一期投资3600万元,建设现代化猪舍2万平方米,今年全年可出栏商品仔猪5万头。依托吴圩镇、蒋集镇、朱湾镇供销社千亩桃花、特色农产品采摘等设施农业项目,定远县社又成立了定远县美丽乡村旅游公司,开展起乡村观光体验旅游项目……
目前,定远全县已实现了基层供销合作社对所有乡镇的全覆盖,在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快速变革的当下,农民切身感到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供销合作社又回来了。
因此,定远县党委、政府对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也格外重视。在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中,定远县《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设立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转型扶持资金和“新网工程”建设装箱资金每年各100万元。同时,梳理出全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12项具体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县直各部门、各乡镇。业已形成党委政府主导、职能部门支持配合、供销合作社组织实施的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格局。而全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也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县委专职副书记、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