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省农信社建立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形成网络、设施、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持续提高惠农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对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提出意见,指导各级机构打造“金融综合服务站+电商”生态圈,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村客户提供从生产、消费到生活服务需求的“一站式”、全方位社会化服务。
立足“稳、专、全”开辟新天地
在打造“金融综合服务站”+“电商”生态圈上,山西农信将立足“稳、专、全”开展工作,使农村客户真正享受到随时、随地、随心的普惠金融服务。
“稳”就是按照因地制宜、开放合作、规范管理的原则,按照“试点先行、逐层递进”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把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打造成服务“三农”的“贴心站”,建设成功能更多元化的小型“便民点”。
“专”体现在优化站点布局,根据区域内人口分布、经济状况、金融需求等情况,将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分为旗舰型、标准型、基础型,增设新的建设标准,所有站点建设达到“五个一”标准——做好一个建设规划、培养一名合格站点负责人、配备一套服务设施、统一规范的站点标识、设立一部热线电话。
“全”则反映了“金融综合服务站”业务功能的丰富性。根据客户需求、资源投入和风险防控等情况,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可有序开展金融和非金融服务。金融服务包括小额取款等基本业务、代缴电费等代理业务,以及残损币兑换等咨询服务和催收等其他服务。非金融服务则包括代购、代销、社区O2O等电商服务和物流服务、社会服务、公益服务、政务服务等。
防控风险促站点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联社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服务规范和服务要求作出了规范性要求,并要求县级行社在与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签订的合作协议中,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并就现金来源、差错处理、客户纠纷处理、风险防范、安全保卫等作出明确约定。
例如,山西省联社提出,在业务风险防范方面,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硬件建设应符合公安机关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山西农信有关安全管理规定等;在安全风险防范方面,应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附近社区和农户的沟通协商,建立安全保卫联防机制,签订互防协议,将站点纳入当地社会治安重点保护对象,切实增强站点安全保卫能力等;在道德风险防范方面,应根据当地监管部门的要求,制订明确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业务管理制度,规范各项业务操作流程等,严防各类风险。
与此同时,山西省联社还将建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考核退出机制和管理办法,对不符合业务标准或不按相关要求开办业务的给予限制发展或责令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