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起套脚裤,戴好斗笠,挎上“泥马”下海,一天工夫就见“渔歌唱晚、虾蟹满舱”——这就是浙江三门人别具特色的“讨小海”。一个个饶有趣味的打渔故事,一款款独具特色的海鲜品类,都随着11月4日“中国小海鲜之乡·三门小海鲜进京城推介会”走进了北京。
酒香也怕巷子深
三门县素有“三门湾金银滩”美称,盛产鱼、虾、贝、藻、蟹等五大类100多种“小海鲜”,是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随着6月25日三门县有了“中国小海鲜之乡”这一称号,小海鲜“走出去”的步子也越迈越快了。据了解,“三门小海鲜”此番进京“赶考”,是由中国渔业协会、三门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供销电子商务发展联盟、三门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三门县小海鲜协会承办。
“酒香也怕巷子深,主动出击才是硬道理。”三门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主任、三门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勤丰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推动三门海鲜产品流通,三门县农合联于今年6月牵头成立小海鲜协会,致力于三门小海鲜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此次京城推介会的举办,是三门县农合联带领三门小海鲜继富阳、杭州之旅后主动出击的第三场。“这是小海鲜品牌的又一次推广,也将为三门的海洋渔业和旅游业带来更多机会。”三门县小海鲜协会会长许尚春说。
据介绍,下一步,三门县农合联将逐步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起销售网络,通过此类线下系列推广活动打响三门小海鲜知名度,整合产地特色产品,通过品牌战略逐步提升渔业产品的附加值。而除了在线下出市、出省做推介,三门县农合联还利用举办网上淘宝青蟹节、利用网店销售海产品等方式,充分利用三门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和三门县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电商平台,开展线上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积极探索水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不断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冷链物流,进一步拓宽三门青蟹、三门小海鲜的销售渠道,线上线下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品牌开道 品质夯基
“在‘三门小海鲜 敢为天下鲜’和建设‘海上新三门’的发展思路下,我们坚持生态为基,品质为上,将三门独特的区位优势与‘三门小海鲜’品牌有机结合,分层分类构建区域公共品牌、母子品牌、合作品牌,擦亮打响‘中国小海鲜之乡’这块牌子,同时强化校地合作、科技合作,补齐短板,创建三门特色的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赵勤丰告诉记者。
推介会上,与三门小海鲜现场签约的北京东海汇渔港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三门小海鲜合作是因为看中了其对品质的把控。负责为此次进京推介会供货的三门县农合联成员之一、三门县绿洋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蒋荣响对此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三门县绿洋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至今已有10年,目前已相继发展成立了台州市琴海渔业技术研究院和三门县琴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提供高品质产品。2013年,三门县绿洋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了浙江省水产种苗规模化繁育基地认定;2016年成为省级青蟹良种场,有较强的苗种生产能力,能够保证苗种质量,提振产业基础。“通过三门县农合联和小海鲜协会,我们合作社的产品以后就走进首都了!”蒋荣响说。
“现在是我们三门县农合联带领三门小海鲜走出去的起步阶段。”赵勤丰谈道,“农合联作为农有、农治、农享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建、共享、共创、共富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将继续鼓励和引导农民、渔民发展生产,培养现代市场经营意识,构建要素供给服务体系,切实发挥在市场信息、行业规范、权益维护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为全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广大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切实发挥农合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