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10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村社共建创业 合作携手互惠
山东兰陵县社精准扶贫出实招见真效
本报实习记者 沈 静

    近年来,山东省兰陵县供销合作社按照省、市社工作要求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因地制宜寻找新路子,将第一书记工作与村社共建项目紧密结合,同时以领办的农业合作社为依托助农增收致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村社共建办厂

    第一书记奔走前线

    2016年3月,张丙元、王传龙两位兰陵县社工作人员被选派到车辋镇段庄村分别挂职第一书记和副书记。段庄村属省定贫困村,不仅人少地少,而且土地质量较差,养殖、种植多年来一直难有效益,村里大多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孤寡老幼,整个村庄长期弥漫着萧条低迷的气氛。初到任的两位书记,想尽自己所能为村民做一些实事,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法。

    “那时很发愁,不过恰好有位在广州松日集团工作的同学说他们在临沂有一个灯具销售点,但从广州到临沂的运输成本太高,所以想在附近建一个灯具加工厂。”张丙元激动地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帮助段庄村的大好机会”。他了解情况后立马召开会议,积极与党员群众沟通交流,分析研究在段庄建立灯具加工厂的可行性。经过反复商讨论证,张丙元和村“两委”认为在村里建厂虽然困难众多,但好处更是显而易见,不但可以把捆绑于贫瘠土地的劳动力解放出来,还有现成的销售渠道,不必担心滞货难销。经多方努力,县社以“村社共建”项目为依托,向市社争取了省级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精准扶贫资金的支持,于2016年12月建成加工厂一期项目。

    工厂一开始试生产,就优先聘用村里贫困户到厂里工作,参与装卸、配送等环节的生产劳动,为村里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现在村里有厂子了,家门口就可以上班。”年逾古稀的夏久彪老爷子高兴地说道。他与同村的相永付,以前子女都外出打工,常年劳作致使现在疾病缠身,使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现在,村里建了灯具加工厂后,厂里不仅从盈利中对认领贫困户进行不同程度的补助,逢年过节还不忘慰问特困户,给他们送温暖,解决一些生活必需,夏久彪和相永付就各自收到了800元的补贴。现在他们的子女可以到厂里上班,再不用长期分离,这对老人来说是最大的安慰。

    截至目前,灯具加工项目整体实现销售70万元,盈利3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现在业务量增加,我们决定扩建厂房、增加生产线,到时候盈利多了,给村民分的也就更多。”张丙元对加工厂能给村民带来更多好处充满信心。据估算,未来项目扩建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50万元,实现村集体增收20万元,可向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分红。

    “合作社+市场+贫困户”

    助农增收致富

    “合作社+市场+贫困户”模式是兰陵县社精准扶贫的另一种新模式。今年初,县社组织人员通过走访摸底、建档立卡,发现太子党村有60户贫困户因病或缺乏劳动力致贫,于是及时与这个村进行对接,并依托县社领办的众利农机合作社推动扶贫工作开展。

    “扶贫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我们希望通过合作社的做大做强,也能给贫困户谋福利,带领大家早日脱贫。”众利合作社理事长王相成如是说道。

    众利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与广大农户打交道,深知老百姓的难处,了解老百姓的所想所盼,通过机耕、机播、机收“一条龙”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其农机专业服务优势,竭尽全力为农户做好服务,成为了当地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

    “今年众利合作社来帮扶我们,让我们种地既省钱又省事。”当地贫困户王右德喜笑颜开地说。众利合作社运用现有的71台大型农机具,85台各类配套机具,包括播种机、收割机、深松机、旋耕机、植保机等,分发挥其大型农业机械的作用,以优惠市场40%的价格为太子堂村贫困农户实行代耕、代种、代收农机作业服务,并对适宜深松但未深松过的贫困户土地进行免费深松,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作物增产,增加贫困户收入。同时,只要是当地政府认定的贫困户,从众利合作社旗下的福邦农机公司买农机可享受8折优惠,保养费用享受7折优惠,维修费用享受5折优惠。通过这些措施,贫困户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实惠。

    “农忙期间众利会安排贫困户到合作社打工,每天每人工资80-100元,到目前,已有贫困户90人被众利聘为季节工,人均增收6000多元。”王相成说道。自众利合作社进入太子堂村后,许多劳动力被解放出来,村民们务工时间更加充足,既可以安心外出打工,又可以优先受聘到农机合作社,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给贫困户带来了福音。每当说起此事,贫困户邵珠玉都是一脸高兴:“自从村里来了农机合作社,我就将家里的7亩地交给合作社统种统收,从地里拿回的钱比以前多,我不仅不用为种地发愁了,还可以去外地打工挣钱。一年下来,收入成倍翻番,好日子真来了!”

    但对此,王相成并不满足,他说:“帮助贫困户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得教他们提高谋生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众利合作社为进一步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为其提供免费的农机驾驶技术、维修技术和农机创新示范工程技术等培训,希望他们能通过技能学习,开拓就业渠道,找到脱贫增收的路子。太子堂村的贫困户张成国就是农机技术扶贫的受益者。他原以修自行车谋生,工作很辛苦却赚不了多少钱,家庭生活困难,但自从去年参加了众利合作社举办的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班,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加上实践演练,让具有初中文化的张成国很快便掌握了这门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他在当地开办了一家“张记农机维修部”。如今,由于他收费合理、服务周到及时,生意十分红火,店门前每天都停放着很多待修农机,老张从早忙到晚,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但他非常满足,每天的收入达几百元,家庭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兰陵县社通过众利合作社“大手”,拉起贫困户“小手”,实现互惠共赢,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为太子堂村贫困户早日脱贫作出了贡献。

    现在,村社共建办厂、依托合作社助农增收的精准扶贫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兰陵县社在多个贫困村推广铺开的同时,根据兰陵闻名全国的蔬菜种植的优势,正在筹建一批农贸市场和蔬菜批发市场精准扶贫项目,期望能进一步推动当地精准扶贫工作。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