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0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倔强生长”到“铿锵绽放”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包头,是蒙古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自古便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

    昔日,九曲黄河万里沙,以阴山为脊梁的游牧文明、以黄河为摇篮的农耕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如今,桑田碧海须臾改,铁马金戈已成历史旧梦,取而代之的是繁荣发展的时代主旋律和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甘露的持续润泽。作为包头的本土银行,由郊区农信社改制而来的包头农商银行已服务这方热土66年,是这座“草原钢城”崛起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包头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工业基地,银行业竞争空前激烈。30余家银行同台竞技,争夺仅有的2000多亿元存款。”面对“群雄逐鹿”的竞争态势,包头农商银行董事长陈云翔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工作重心都围绕一件事展开,那就是——转型。”

    自2014年5月9日改制以来,包头农商银行通过战略、机制、科技、产品、服务、文化等全方位的转型,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逐个区域占领市场”的转型创新之路。

    然而,从倔强生长到铿锵绽放,并非只有一步之遥。

    疾风知劲草

    正本清源,做包头人自家的银行

    滨河新区,润恒城。

    在占地百余亩的蔬菜批发区内,一大早便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从事蔬菜批发生意多年的金恒建,正忙碌地摆放着豆角、土豆、冬瓜等各种蔬菜。

    “像我这样的个体户,流动资金太重要了。我从包头农商银行申请了30万元的‘麻利贷’,资金周转已经没有问题!”金恒建对记者说。

    “麻利贷”系列产品,是包头农商银行采用“一次核定、随用随贷、额度控制、循环使用”的管理方式,向城镇居民、农牧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自然人发放的经营性贷款或消费性贷款。

    包头农商银行润恒分理处负责人宋广维告诉记者,润恒城是内蒙古最大的农牧水产冷链物流集散地,年交易量超过300亿元。为了使聚集在这里的近万家商户都能享受到贴心的金融服务,包头农商银行专门在这里开设了一家分理处。

    事实上,“麻利贷”系列产品的推出与润恒分理处的设置,均是包头农商银行以产品创新、坚守服务“三农”阵地不后退、坚持“支农支小”本色不动摇的一个缩影。

    “农商银行的转型升级,首先要正本清源,立足‘三农’如果过度追逐城市化业务,转型效果势必大打折扣。”陈云翔掷地有声地说。

    在他看来,农商银行能否转型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厘清“农”与“商”的关系。对包头农商银行而言,“更名不改姓,改制不改向,发展不忘本,进城不弃农”是要始终坚守的经营理念。

    如何强化服务“三农”?扎根农村多年的包头农商银行一直在寻找新的突破口。

    2016年,包头市城镇化率达到82.65%。在此背景下,包头农商银行倾力打造“包头人自家的银行”,逐步将过去“优先支持农户,兼顾农业企业”的信贷支持策略,调整为“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村惠民工程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改制后的几年中,该行的支农力度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大幅增强。通过着力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满足“三农三牧”生产的资金需求,该行将农牧民单户贷款条件由过去的“有房、有地、有户”的“三有”,调整为具备其中“一有”即可申贷。

    同时,该行还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对口帮扶村、大力发放扶贫类贷款等方式,全力满足贫困户自主创业和生产自救资金需求,提升贫困户自主脱贫能力。

    包头农商银行行长高峻岭表示,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该行全力打造免费银行和快捷银行, 向小微企业客户公开承诺“不收客户一分钱”,全面取消公证、评估、验证等收费项目(由该行每年支出约1000万元承担此项费用),从而降解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升办贷效率,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截至2017年9月末,该行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483516万元,贷款余额达889948万元,其中,农牧业贷款余额538097万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72566万元,扶贷类贷款余额130万元。

    “农积本源,商铸未来”是包头农商银行的转型根本,正是这种正本清源的战略定力,使该行在迅猛发展的道路上,如疾风劲草,生得倔强、走得坚毅。

    转型天地宽

    创新驱动,“三驾马车”驶入快车道

    九原区,永丰村。

    田野里满目金黄,玉米成熟了,向日葵举着沉甸甸的花盘。

    包头市茂盛种牛繁育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占地千亩的牧场,掩映在一片丰收的景象之中。

    “这些年,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包头农商银行的支持。牧场二期扩建,农商银行为我们提供了3000万元贷款。”茂盛种牛繁育公司总经理赵瑞芳说。

    多年来,该公司在包头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种牛繁育规模与技术齐头并进,经济效益显著提升,逐步成长为内蒙古农牧业领域的重点龙头企业。

    实业兴,则金融兴。改制之前,包头农商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是依靠传统的存贷利差,其中,贷款利息收入常年维持在总收入的95%以上。

    陈云翔介绍说,在探索新盈利模式的过程中,包头农商银行逐渐总结出一套“三驾马车”驱动发展的战略模式,即通过加强零售业务、公司金融和金融市场,实现盈利渠道多元化。

    第一驾马车:做强零售板块。

    首先,包头农商银行在坚守“三农”阵地、巩固本地市场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打通线上和线下,将零售业务突破区域限制,逐步扩展至全国各地;其次,试水直销银行,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优势,建设移动金融模型,补齐制约发展的科技短板,为业务辐射全国提供强有力的抓手;再次,探索开展私人银行业务,以100万美金为起点,重点维护30到50户优质客户,同时按照20亿元的体量筹划,建成包头农商银行财富管理中心,在总行层面成立微贷营销事业中心,尝试社会化营销。

    此外,陈云翔还特别强调,包头农商银行将坚定不移地推动社区银行建设,将分支机构和各项业务深入到社区,采取店中店、门口店等方式,形成新的人缘、地缘、业缘优势,为打造百年老字号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驾马车:做好金融市场业务。

    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包头农商银行将做好同业业务,探索轻资产经营道路,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机会,实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

    第三驾马车:做好公司业务。

    陈云翔认为,公司业务的快速提升,能为农商银行提升资产规模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该行已将信贷瞄准国家倡导、政府支持的民生工程、绿色项目,特别是涉农类的龙头企业。

    同时,该行还主动搭建新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探索金融和非金融服务模式,深度介入产业链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找寻与产业契合的增长点。

    “三驾马车”的创新战略,是包头农商银行的转型驱动力,促使该行将规模与质量、速度与节奏、传承与创新并重,向着一流地方商业银行的愿景稳步前行。

    铁肩担道义:

    义以生利,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血脉

    东河区,郑二窑村。

    午后的阳光下,一座座蔬菜大棚熠熠生辉。

    南星农业,一家集农业生产示范、休闲旅游、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服务公司。自成立之初,包头农商银行不仅为其提供资金支持,还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其解决蔬菜、果树的种植与养护难题。

    “在包头农商银行古城湾支行行长于学军的影响下,我才开始意识到做公益的价值与意义。”南星农业董事长张三根继向记者讲述了他与包头农商银行的不解之缘,“因为做公益,我被评为‘包头好人’,这块奖牌有一半属于包头农商银行呢!”

    “企业不能只想着盈利,还要有勇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行动。”这是陈云翔经常强调的一句话。多年来,在转型创新谋发展的过程中,包头农商银行始终坚持将回馈社会、投身公益融入其发展血脉。

    2017年8月18日,包头农商银行“千万光彩计划”正式启动。

    该活动以“守望相助、合力帮扶”为理念,目的是唤起人们对光彩公益事业的关注。从2017年起,包头农商银行持续10年、每年至少拿出100万元、总计不低于1000万元,用于支持全市的社会公益事业。

    据包头农商银行团委书记、党政事务部总经理段治龙介绍,该行始终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发展,从未间断。在组织体系上,由党员发起设立了“包头农商银行慈善基金会”,由工会发起设立了“爱心基金”;在资金保障上,将各项善款列入经费预算,每年都在50万元左右;在活动组织上,每年都开展“爱心一日捐”“送温暖工程”等固定活动,并积极参与各类由政府、社会发起的公益活动。

    除此之外,该行各家支行也在总行的倡导下,深入农村、社区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如钢铁大街支行的“自闭症儿童关爱活动”、古城湾支行的“老人院活动”,都已成为包头公益领域的“标杆”活动。

    以义为先,义以生利。通过发挥本土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作用,包头农商银行逐步培育出“达则兼济天下”的公益氛围,履行着一家本土银行传递大爱情怀的庄严使命。

 

    记者手记:

    “倔强生长”背后的 人才驱动力

    本报记者  贾丹丹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在“农村包围城市,逐个区域占领市场”战略指导下,包头农商银行业务范围全面扩张,综合实力大幅增强:

    资产总额从改制之初的83亿元,增长到208亿元,年均增幅达35.90%;存款余额从71亿元增加至142亿元,年均增幅达25.99%;市场份额从过去的不足2%增加到了将近5%,跃居包头市银行业第六位。

    良好的人才结构与流动机制,是包头农商银行铸造“金融传奇”的坚实基础。

    陈云翔和他的管理团队清醒地认识到,各个层面的人才是包头农商银行茁壮成长必需的阳光、雨露和养料。

    在该行成立后的第一个三年战略目标中,首要任务就是要实现“人才兴行”。

    为使包头农商银行的人才更替走向良性循环,一方面,陈云翔以“三顾茅庐”的诚意,调动全部资源,积极引进和培育专业人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另一方面,他又以“壮士断腕”的果决,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退机制,循序渐进地淘汰阻碍转型发展的“滞后型员工”。

    在开放包容、不拘一格的用人方针指导下,包头农商银行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专业而又敬业的优秀人才。从员工的年龄结构来看,初步形成了一个以70后为引领、80后为主体、90后为梯次的团队。

    如今的包头农商银行,既有朴实厚道的老农信传统,又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特征,既有家的温暖,又有拼博的干劲,新老员工在同一个舞台上施展才华,新旧文化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交融碰撞。新人、老人,专才、怪才,相处得其乐融融,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实现了价值最大化。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包头农商银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量与规模的迅速提升,使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陈云翔坚定地说,“将来的包头农商银行,要成为一家立足包头、辐射全国的金融机构,我们既要心怀这种理想,也要脚踏实地去干!”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