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0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第一书记”让村民老有所养幼有所教

本报实习记者 沈静

   “最近一直在组织村里的老党员、村‘两委’成员学习十九大报告,思考怎么把我们村的扶贫工作做得更好。”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车峪村“第一书记”张善民说。

    自习近平同志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和“把优秀干部充实到扶贫第一线”的号召后,“第一书记”在扶贫攻坚、助农致富增收工作中发挥了强力作用。作为莒南县供销合作社派驻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张善民自任职以来,一心扎根乡村,埋头苦干,给车峪村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

    2016年4月,初到任后,张善民就开始走访摸底,熟悉村情。 “大部分青壮年劳力迫于穷困常年外出打工,留下的大多是孤寡老幼,生活艰难。”张善民告诉记者,解决好老人孩子的生活教养问题迫在眉睫。在莒南县供销合作社的帮助下,与村“两委”一起,张善民通过发动村里老年人子女为每位老人每月提供100元养老费、自筹资金,成立了“孝老爱亲基金”,作为村里的老年人专项扶贫资金,每月为每位老人发放120元基本生活费。为了保障困难家庭的子女上学、不辍学。他又积极奔走申请了县财政资金600万元,为村里建立了社区幼儿园。他的一系列举措,使村民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给村民带去了美好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实现精准脱贫,不能是一时,必须保证持续增收。”张善民说,“得把‘工农商’一起抓才行。” 2016年8月,张善民带领组建了车峪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吸纳村里种植大户成立运营小组,把村里的原址复垦出400多亩土地建造大棚,精心培植草莓、花卉、小苗木等。他联系了当地做食品进出口的企业“东海食品”来优先收购车峪村大棚出产的农产品,并和村“两委”一起建立了一座扶贫大院,安排村里的孤寡妇孺给蔬菜瓜果做初加工,现已吸纳100多人,每人每天可得60元,让村民成为“家门口的工人”。

    给车峪村小水库加固扩容,为田间土路硬化规整……在精准扶贫的工作中,张善民做了很多事情,但他意识到这些还远不够,还要将习近平要求的“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举措落地。他坚信“提高村民思想认识才能从根本上助农脱贫”的理念。为了让这些扶贫举措深入到村民心中,他和村“两委”召集村民学习十九大报告,强化对贫困村党员群众的思想教育,把党和政府的惠农利民政策宣传到位的同时,学习靠勤劳、靠科技、靠政策、靠信息来脱贫致富,努力做好“精神扶贫”。

    “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帮老百姓提高思想教育,十九大报告就是最好的课堂和教材。”张善民说,“车峪村靠近陡山水库,周围风景优美,我想下一步动员村民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增加贫困户收入来源,相信这个村的脱贫摘帽指日可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