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双江茶山行
“天下茶尊 · 红茶之都”采风纪实
本报记者 赵光辉

荣康达乌龙茶庄园,无疑代表着双江茶产业的明天。
冰岛古茶园和初制所。
现在南迫村对古茶树的重视非比寻常,这样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永久性脚手架,冰岛村都没有。

    冰岛村:承泽前人的古茶树

    在普洱茶行业,冰岛村的名气比勐库镇大,勐库镇的名气比双江县大。原因就在于冰岛成百上千棵大叶种古茶树。

    19日上午,记者来到期待已久的冰岛村。冰岛是傣语的音译,意思是长满青苔的地方。冰岛村居住着汉族、傣族、拉祜族、佤族等民族。

    据介绍,明成化二十一年,即1485年,冰岛开始种茶,第一代茶树尚存30余株,现存根颈干径30~60厘米的古茶树1000余株。后来冰岛古茶园的种子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品种,是云南大叶茶的发祥地之一。

    冰岛茶柔和甜美,无可比拟,这些年身价倍涨。

    在“冰岛茶树王”跟前,李文华告诉我这棵茶树至少有500岁了。他说:茶树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包产到户时平均分到各家的。这一棵树每年春茶时可为主人带来15到20万元的收入。

    记者感叹:农户前辈的劳作付出没有浪掷,人对自然的敬畏爱护也从不虚空。来冰岛的路上,看到正在修高等级、环保的水泥砖路。李文华说,双江正在着力发展茶旅游。交通升级后,茶产业的综合效益一定会大增。

    南迫村:为什么会分身两处?

    李文华介绍,冰岛行政村方圆几十公里,由冰岛、地界、南迫、糯伍、坝歪五个自然村寨组成,海拔都在1600米左右。20日,我们去采访南迫村。经过大路边一个新的建筑群时,李文华说这是新的南迫村。车子继续前行,过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在路的尽头停了下来。李文华说:这里就是南迫村的原址,或者叫最古老的南迫村吧。

    村口两株气势雍容的参天古树,给南迫老寨一种非凡的气场。据专家介绍,南迫村是纯拉祜族的古老村寨,迄今已经有800多年历史。此寨由一个名叫厄莎扎科的人创建,创寨时他带领族人在寨子进出口的高坡上栽了这两棵树。李文华说南迫村有72户人家,由于这里交通极其不便,村民生活贫困。政府就在2012年对他们实施了“搬迁扶贫”,将村子整体移出大山。

    但随着茶叶经济的繁荣发展,南迫村的古茶树焕发了青春,给村民们带来了远远不断的收入。于是不断有人返回南迫老村,并下功夫发展茶业。现在已经有20多户人家又搬回了老寨子。

    罗扎克今年45岁,在山下新址住了8个月就选择了回归。因为他的茶树都在这里。现在他家有300多棵古树,还有中小茶树100多亩。现在靠古树茶茶青每年能稳赚十几二十万元。

    南迫村民回归的故事,是新时代扶贫的故事,也是茶业经济蓬勃发展的故事,更是拉祜民族从物质到精神、从经济到文化的追求故事。听李文华介绍,县里面已经在着手对南迫村未来发展做重新的规划和设计。未来,凝结在南迫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民族记忆,都将会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妥善的安放,历史的复苏、文化的自信会在新的茶旅发展中得到强化,并助推经济社会的发展。

    拉马河村:历史从没有消失

    21日下午,记者来到拉马河村,寻找盐茶古道的历史遗迹。

    李文华说,旧时,拉马河村是个货物贸易的集散地。澜沧江对岸的盐和布匹过江,在拉马河村与双江的茶交易,然后再输往各自的市场。过去山洪曾把马匹和货物冲走,于是留下了拉马河这个名字,拉就是冲走的意思。

    在山上的松林中,人工铺成的古道隐现在厚厚的松针和花草间。下山时我们选了一条不存在的路。路,走出来了也就叫路了。走这条路不仅收获了藏在山间的野茶,还收获了古代山民和茶农的体会和敬仰:在找不到路,甚至无法下行一步时,当年他们是凭着怎样一种勇气和精神,硬是铺出一条盐茶之路、贸易之路、发展之路。

    拉马河村附近有两座重要的山,一是仙人山,二是大丙山。说它们重要是因为这里都有品质优异、风格独特的古茶树、老茶园。它们的口感与冰岛有神似之处,但又别具个性,因此人称“小冰岛”。

    拉马河,历史不会消失,至今还在后人中传承。

    荣康达乌龙茶庄园:会在云顶筑巢吗?

    21日早晨,记者来到双江县城13公里外的沙河乡陈家村,绕过山脚,在一个呈半圆怀抱的山谷,一个融白色云海、绿色茶山和红色屋顶建筑群的现代景观徐徐展开,它叫荣康达乌龙茶庄园,又叫云顶筑巢乌龙茶庄园。在这个集茶叶种、养、加工、旅游休闲度假、茶文化精品酒店于一身的地方,来自台湾的公司总经理李立,为我们做起导游。

    据他介绍,庄园由双江荣康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目前,投资已超过3亿元、一二期茶园面积合计3000亩。这里有从冰岛村移植过来的原生冰岛树茶,有引进两岸农业技术人才种植的台湾软枝青心乌龙茶树,还带动了用工就业,提升了周边茶园管理水平。因此被临沧确定为挂牌保护重点企业。

    李立说,双江“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战略契机,公司把“有机茶园”作为目标,在已经建成的乌龙茶庄园中,有1005亩已获得欧盟、美国、日本的基地有机认证。经过一上午的考察,记者把茶庄园的有机建设经验总结为“四大保障”。

    第一大保障是生物防范。在庄园茶园的最外围你会发现有一排挂满蜘蛛网的茶树。李立说这就是用一排茶树的牺牲换来生物除虫的效果。第二大保障是物理防治,杀虫灯、黄板是第二道防线。第三大保障是有机肥保障,通过独家研制的活性纯生物有机肥,配合喷灌等设施农业的支持,确保茶叶的品质和产量。第四大保障是生态健康。李立说,经常会发现小鸟在茶树里筑巢做窝,说明这里形成一个平衡的生态环境。这是和谐的境界,也是自然的本来面目。

    从荣康达乌龙茶庄园的建设历程中,我们看到了双江茶产业未来的方向和美好图景,那就是“大力建设生态文化产业园,走好三产融合式发展特色之路”。

    目前,庄园已经在临沧市率先申报首批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计划到2020年,3000亩茶园基地全部获得有机认证,实现年生产加工乌龙茶150吨以上,年接待旅游观光人数达5万人以上,产业园收入达1.5亿元以上,城市茶庄年收入5000万元以上,使云南双江荣康达乌龙茶生态文化产业园成为云南省级示范产业园。

    从荣康达乌龙茶生态文化产业园,我们看到了双江茶产业“云顶筑巢”,经济和生态和谐共荣的美好明天!

    10月26日—28日,第十三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天下茶尊·红茶之都”云南临沧红茶文化节即将在临沧举行。为展示蓬勃发展的临沧茶产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云南省农业厅、临沧市人民政府携手组织了红茶之都采风行。

    采访活动分为双江、沧源、凤庆三条线,茶周刊记者负责双江一线。从19日到21日,记者在双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文华的陪同下,先后实地采访了冰岛、南迫、拉马河等村寨,了解双江华侨茶厂、南等水库、茶神庙的变迁史,也见识了茶旅融合发展的样版双江荣康达乌龙茶庄园的美丽。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